
◆將軍祠老照片

◆一派荒涼的吳氏祠堂
昔日盛景僅存兩只小石獅
如今的將軍祠,還能看到昔日盛景的一鱗半爪嗎?龔老不禁惋惜:“將軍祠的祠堂、牌坊等遺跡,實際上早就被夷為平地,蕩然無存?,F(xiàn)在的將軍祠,能讓人回想起當年盛景的遺跡,確實不多了。”
1853年,因怨恨施瑯投靠清廷,閩南小刀會拆平了施瑯父子的祠堂。1938年5月,廈門淪陷,吳姓碼頭工人抵制日軍海上運輸,日軍發(fā)現(xiàn)吳英將軍祠有抗日標語,不由分說放火燒了將軍祠,坊表亦被夷為平地。留存至今的,只有兩只小小的石獅。
“看,地上那兩只就是。”一家電動車小店門前,龔老指著路邊地上,那是兩只被歲月侵蝕得十分“狼狽”的小石獅,露著小半截身子,約40厘米高,各系著一條紅綢帶,外形輪廓已經(jīng)模糊,“它們曾經(jīng)有1米多高,修路被一點點填平了”。
店家告訴導報記者:“聽說這是文物,我們就把它保護起來,有人想坐在它身上,我們都不讓。”
吳氏祠堂一派荒涼景象
除了這兩只“狼狽”的石獅,導報記者在旁邊一小區(qū)內,看到了當年遺留下的吳氏祠堂。
吳氏祠堂位于小區(qū)左側,這里沒有閩南宗祠的紅磚瓦和飛翹檐,更多的是“半圓形的窗戶頂”、“弧形的門廊頂部拱頂”等中西合璧的元素,雖然很多地方已殘破不堪,但仔細端詳,還能從殘存處品出往日的精美。
龔老介紹,在吳氏族人中,后來有許多人下南洋謀生。有了積蓄后,這些人把西洋文化帶了回來,應用在這里的重修和擴建。因此,眼前的吳氏祠堂是這個模樣。
可如今,年久失修,宗祠的門框窗框脫落,小院里淪為一個垃圾堆放點,不少房間被占據(jù)成了住房,安上了鐵門,導報記者無法探訪。
探訪至此,龔老不由得一聲嘆息:“吳氏祠堂已是這樣一派荒涼景象,吳英將軍像也被請到了附近的廟里供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