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23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昨天,至少有五千多名廈門二中校友和學生,參加在露天舉行的紀念英華書院建校120周年、毓德女學建校148周年活動。
廈門二中是由五所學校演變而來,英華書院和毓德女學是其中最著名的兩所,五所學校誕生時間不同,也使得廈門二中的歲數(shù)撲朔迷離。不過,一般以英華書院為二中建校時間,但是,毓德畢竟是最早起源,因此每年二中的校慶,都會提及英華和毓德。
昨天的紀念大會在二中的五緣校區(qū)足球場上舉行,和所有在鼓浪嶼的學校一樣,2008年,這所誕生于鼓浪嶼的學校邁出跨島一步——高中部遷至五緣學村,初中部留在鼓浪嶼。
初步估計,至少有五千人頂著冬日暖陽,參加在露天舉行的紀念大會,包括兩千多名校友,最老的應該是93歲的菲律賓著名華僑實業(yè)家邵建寅,他是二中1937級校友。廈門二中校長王守瓊說,為了參加校慶,邵學長幾天前就從菲律賓趕回來。昨日,邵建寅拄著拐杖走上舞臺,向母校送上一份生日禮物——捐贈人民幣100萬元用于學校圖書館建設。
有人捐錢,有人捐“星”,紀念大會上,廈門二中七旬校友陳棟華正式送給母校一顆小行星。陳棟華是一位業(yè)余天文學家,在他操辦下,“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IAU)”小行星中心將永久編號為16319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Xiamenerzhong”(廈門二中)。陳棟華說,五十多年前,他從二中老師那里認識了星空。
和所有的紀念大會一樣,昨天還舉行了文藝演出。第一個節(jié)目的演員不是來自二中,而是外國語學校110人的管弦樂團。這個節(jié)目讓一些“知情人”很激動,因為,廈門外國語學校是二中“生”出來的, 1978年,廈門二中創(chuàng)辦英語試點班。1981年底,在廈門二中英語試點班的基礎上,廈門市政府創(chuàng)辦了英語中學,即廈門外國語校的前身。
廈門音樂學校也和二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昨晚,音樂學校也派出小分隊,參加二中的校友音樂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