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萬元起家到如今資產(chǎn)2.57億元
●資助困難師生很慷慨,對自己卻很摳門
●沒“丟”過捐贈人一分錢,30年來零投訴

美國建東銀行吳振聲董事長及夫人黃女士看望受助學生。

市教育基金會現(xiàn)任理事長潘世建(左二)走訪貧困大學生。

廈門眾冠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義工走訪困難學生家庭。

廈門戴爾公司義工家訪困難學生。
臺海網(wǎng)10月29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明天,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將舉行慶祝成立30周年座談會。
1988年9月,廈門市教育基金會成立。它是福建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慈善組織,主要用于獎勵和資助老師和學生。
30年來,這個以10萬元起家的基金會,不斷發(fā)展壯大;2017年底,資產(chǎn)總計2.57億元,凈資產(chǎn)2.55億元。它也是最慷慨的基金會:30年來,獲得該基金會獎助的師生超6萬人次。它還創(chuàng)造了兩項紀錄:沒有“丟”過捐贈人一分錢,還“零投訴”——沒有因為資助不公而被投訴過。
而且,不為外界所知的是:這家基金會是由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運作的。
今天,我們帶您去認識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基金會。
不“丟”錢
捐贈人的錢一分不少還實現(xiàn)保值增值
雖然是民間組織,但市教育基金會的“出身”并不一般——從一開始,市政府選派一些離退休的市級老領(lǐng)導擔任基金會理事長:幾任理事長分別是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張可同,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莊亨浩、王榕,現(xiàn)任的理事長是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潘世建;市教育局負責派人主持日常事務,市教育局老領(lǐng)導李永裕、黃守忠、張亞梅先后出任常務副理事長。
30年來,市教育基金會基本上就是由這樣一群平均年齡超60歲的人操持、運作——他們首先要募集資金,再通過財務管理實現(xiàn)保值增值,最后獎助師生。
這里還有個背景:30年來,其他地市的很多這類基金會,有的發(fā)展緩慢,有的血本無歸。但是,廈門市教育基金會非但沒有“丟”過捐贈人一分錢,還通過財務管理實現(xiàn)保值增值,有人稱之為“理財高手”。
市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張亞梅說,我們其實對經(jīng)濟一竅不通,靠的是嚴格的管理制度。
這家基金有嚴格的制度規(guī)定,投資的不同金額的理財產(chǎn)品,要經(jīng)過不同程序批準。他們還成立理財小組,聘請廈門各大金融機構(gòu)的理財專家參與,確保資金安全和有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