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強”出自長汀人民獻給廈大的牌匾
正如我們之前曾介紹,廈大的“南方之強”,是在內遷長汀得名。
內遷長汀,雖然辦學異常艱苦,但廈大成績卓著,在1940年8月到1941年國民政府舉行的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yè)競試中,廈大學子蟬聯(lián)了兩屆冠軍。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的美譽由此漸漸傳開。
昨天的紀念會說,1946年6月,廈大開始遷回廈門,長汀的老百姓夾道相送,長汀社會各界人士還專門刻了一塊匾額“南方之強”送給廈大,廈大的“南方之強”美譽,就此叫響,流傳至今。
長汀時期廈大校友成最慷慨捐贈群體
一份研究顯示,長汀時期的廈大校友是廈大最慷慨的捐贈群體。長汀廈大校友直接捐贈金額達到5000多萬人民幣,還不包括捐建樓堂館所和獎助學金。
不久前,還有一位長汀時期校友遺孀,跑到廈大,把已故丈夫的退休金共計人民幣50萬元捐給廈大。她的丈夫蔡祖枚1945年入讀廈大。
昨天參加紀念大會的長汀時期校友周詠棠已經為廈大捐款450萬元。他說,退休金都花完了,我這些錢都是炒股賺來的。周詠棠說,很多長汀時期的校友后來都成為學校最慷慨捐款者之一,因為在那個特殊年代,能平靜讀書的幸福,來自學校,而他們后來所取得的財富,更是學校的教育在發(fā)揮作用。
明確注冊截止時間 遲到一分鐘也不行
94歲的周詠棠前天從臺灣趕來參加紀念大會,他是1944級廈大機電工程系的學生。昨日,他接受本報采訪,回憶了那段長汀時光。
在日前的系列報道中,本報曾介紹廈大長汀時期的嚴格辦學要求。那時,開學注冊的截止時間具體到小時,時間一到,注冊大廳立即關門,即使只遲到1分鐘,不論任何理由都不予辦理,必須休學等下學期再辦復學注冊。
周詠棠說,他還記得,他的同學在報到前一天搭乘長途汽車返校。不料,汽車半路拋錨,他們拿著汽車公司的拋錨證明請學校寬限。但是,學校不通融。當時的廈大教務長謝玉銘反問:注冊有3天時間,為何不提早兩天出發(fā)?如果你搭乘火車,遲到一分鐘,火車會等你嗎?
周詠棠說,學??此撇缓锨槔淼囊?guī)定,是為了教育學生進入社會后不能有投機的心理,因為社會是不會給遲到者任何同情和機會的。
周詠棠后來出任臺灣生產黑人牙膏的工廠廠長,他一直保持廈大時期養(yǎng)成的習慣,和人相約,不僅不遲到,還要早到,這些都使他在職場上受益匪淺。
課本24小時輪流看 有人輪到半夜兩點
周詠棠說,在偏僻的長汀,大家都認認真真地讀書,課業(yè)負擔很重,考試都安排在周日考,從上午8點考到12點,學生還不交卷,老師只好問:你們還繼續(xù)考下去嗎?大家的回答都是:要!
當時的條件艱苦,也是現(xiàn)在難以想象的。譬如說,圖書館里的課本有限,不夠一人一本,只好大家借閱,每人只能借兩小時,24小時循環(huán),因此,有人輪到半夜兩點,或是凌晨四點。
但是學校的電燈很早就熄滅了,輪到半夜的同學只能在柴油燈下看書。周詠棠說,一夜過后,不僅臉,連鼻孔都被柴油燈給熏黑了。
周詠棠說,當時廈大有個規(guī)定,開學前,學生都要進行體檢,太胖、太瘦或者身體有毛病的同學,就不能選修那么多學分了。
他說,現(xiàn)在說起長汀的這些往事,年輕人都覺得是在講故事,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是長汀校友真實經歷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