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了解,“香港國際詩歌之夜”是由詩人北島創(chuàng)辦的國際詩歌節(jié),每兩年舉辦一次,從2009年至今已邀請過近百位國際詩人來到香港及內(nèi)地城市朗誦詩歌,并進行各種詩歌交流活動。目前“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已成為華語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活動。
提到廈門這座詩一樣的城市,許多人一定都會想到去年10月份時,在鼓浪嶼上舉行的詩歌節(jié)。當(dāng)時,北島老師也來到廈門,與舒婷在琴島成就“北島南舒”的相聚,一時成為美談。在接受采訪時,提到近年兩次來到美麗的廈門,北島感到很開心,仍不忘重提去年與舒婷的相聚。他說:“去年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時候,和舒婷這些朋友參加了鼓浪嶼詩歌節(jié),很難忘?,F(xiàn)在我們也在做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希望詩歌都有共同的勾連與合作。”
生活和作品之間存在敵意
被問到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香港國際詩歌節(jié)?北島在為本屆詩歌節(jié)的主題“古老的敵意”作序時,就坦言:“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寫的詩句‘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對我來說,這詩句就像激蕩而持久的回聲。”他說,無論對于詩還是詩人,我們要敢于不斷追問,尤其在一個異質(zhì)與同構(gòu)抗衡的全球化時代,一個巨大變革的時代……在詩歌的寫作中,是否仍舊存在著某種古老的法則?
北島認(rèn)為,在生活與詩歌之間充滿著古老的敵意,那是因為苦難是詩歌的源泉,也是詩歌的原動力,是生活的苦難和壓迫讓詩歌超越了歷史、民族、宗教、意識形態(tài),甚至語言的邊界。
序言的最后一句,北島詩意十足寫下:“是詩歌泄露天機的時候了,是時候了。”當(dāng)導(dǎo)報記者問到泄露的天機是什么時,北島依然詩意十足,而又神秘莫測地回道:“天機是說不清楚的一種秘密。”“看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聽聞記者的回應(yīng),北島笑了,點頭說是。
“首先要跟自己過意不去”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時,有讀者提問,對于一名詩人您在寫作過程中有沒有存在過不斷地自我否定與肯定的循環(huán)?
北島說,他從1970年開始寫作,轉(zhuǎn)眼快半個世紀(jì)了,回頭看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覺得這是條艱難而坎坷的道路。本屆詩歌節(jié)的主題為“古老的敵意”,這個題目他很早其實就開始思考了,他認(rèn)為作為一個作家,首先要跟自己過意不去,否定是必要的,在此過程中,還要一直不斷地追問歷史、現(xiàn)實、文化傳統(tǒng)等,或許這也是“古老的敵意”吧!
在昨晚的國際詩歌之夜上,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國際詩人——來自日本、86歲的谷川俊太郎,他被國際文壇公認(rèn)為最生動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是第一次來到廈門,當(dāng)看到這么多觀眾前來聽詩歌朗誦時,深感驚訝:“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觀眾來聽朗誦,作為一名外國詩人,真的特別感動,非常感謝廈門熱情的觀眾。”同時,他也直言,在日本,年輕人喜歡和參與詩歌的群體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