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給孩子們上課。
特教老師帶領(lǐng)孩子們體驗種菜。
臺海網(wǎng)9月11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他們內(nèi)斂,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被打擾;他們調(diào)皮,稍不留神就會與家長玩起捉迷藏;他們依賴,老師們往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教導他們學習一句話、養(yǎng)成一種習慣……
他們,海滄區(qū)錦里小學“輔讀班”的學生。雖然孩子們受到了智力障礙、自閉癥等困擾,但在特教老師眼里,他們都只是最單純、最直接的學生——每一張笑臉,每一次進步,都勝過千言萬語的感謝與祝福。
昨天,是第33個全國教師節(jié),記者走進輔讀班,聆聽特教老師“特殊的”教師節(jié)故事。
他的學生打斷講課送祝福
“當時我就笑了,很開心”
“老師,我有句話想跟你說。”9月8日上午,特教老師王文龍正為學生們朗讀著名為《教師節(jié)》的課文,突然,一陣清脆的聲音打斷了課堂進程——蓄著短發(fā)的小芬(化名)舉起手,快速地說道:“老師,我好喜歡你,教師節(jié)快樂!”說完,這個有智力障礙的女生甜甜地笑了。
王文龍本想引導孩子們思考,如何表達對老師的敬愛之心,誰料,話還未說出口,一句單純直接的祝福戳中了他的心。“當時我就笑了,很開心。”王文龍說,剩下20分鐘課堂時間里,他都在偷著樂。
“這些孩子是最簡單純粹的。心里想什么,會立馬說出來。”回憶起課堂情景,王文龍的臉上仍溢著欣慰,“剛來時,小芬不怎么會控制情緒,也摔東西。但現(xiàn)在,她能主動用語言表達感情了。”
特殊孩子話語的背后,藏著特教老師一點一滴的照料,日復一日的“雕琢”。
“一個孩子的進步,一個家庭的提振,是最持久的感動,也是最能激發(fā)使命感與成就感的事。”王文龍說,雖然這群“天使般的孩子”不諳人情世故,但他們卻用最直接、最真摯的情感,送給了自己教師節(jié)最好的禮物。
她曾遭到父母強烈反對
“我要走好今后很長的路”
曾經(jīng),堅持特殊教育專業(yè)的薛雪蕓遭到父母強烈反對;而今,逐漸理解這份工作的父母,竟在薛雪蕓就職后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里,從漳州趕來,陪她過節(jié)。
2013年,北京師范大學大一學生薛雪蕓在從事志愿服務(wù)時,接觸到了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孩子。大二專業(yè)分流,對特教行業(yè)有一定了解的她,想要選擇這個方向,卻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為此,薛雪蕓和父母展開了“拉鋸戰(zhàn)”。拿出資料,拿出案例,多次說服后,她終于如愿以償。
教師生涯的第一堂課就讓薛雪蕓有些手忙腳亂——自閉癥孩子“坐不住”,上課不久,便會偷偷跑出去。無奈之下,薛雪蕓只好向資深老師“取經(jīng)”。
“這些孩子,不好管又很好管。一旦掌握了技巧,他們就會乖乖聽話。”一周過后,薛雪蕓摸到了一些“套路”:她挑選溝通能力強的孩子做班長,既維持了課堂秩序,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感。
當好一名“新手”特教并非易事。薛雪蕓說,入職到現(xiàn)在,她一直在做心理調(diào)適。“家長們有期待,孩子們很可愛。所以,我要保持活力,走好今后很長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