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檔案
姓名:丁文靜
畢業(yè)中學(xué):廈門六中
高考成績:400分(文科)
錄取院校:安徽師范大學(xué)皖江學(xué)院
預(yù)計學(xué)費:11000元
臺海網(wǎng)8月8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康澤輝 實習(xí)生 劉杰瑜 文/圖)承諾太多太虛,我只能想方設(shè)法把書讀下去,將來不再讓家人那么辛苦。
7月的最后一天,當(dāng)丁文靜接到電話,得知自己被錄取那一瞬間,她幾乎興奮得蹦了起來??膳d奮轉(zhuǎn)瞬即逝,蝸居在菜地瓦棚里的一家人,八目相對,為高昂的學(xué)費枯坐發(fā)愁!
去年9月,那場浩劫般的“莫蘭蒂”臺風(fēng),將她家還差一星期就能上市的菜,全部打爛,簡易搭蓋的瓦棚,也被夷為平地。這個菜地里的家,從此債臺高筑,加之今年雨水頻頻,6月更是下了大半個月,甚如雪上加霜。
盡管處境艱難,但這家人從沒想過放棄。文靜不愿向命運低頭,她一天打工10個小時,暗下決心,一定要上大學(xué),將來不再讓家人那么辛苦。
一家四口人 蝸居菜地瓦棚17年
同安區(qū)田洋湖厝宅里221號,位于一大片開闊的田地之中,一條水泥道,從屋旁經(jīng)過。8月4日,一身黝黑的文靜爸爸丁作廣,騎著電動車,東折西拐,才將導(dǎo)報記者引到此處。
說是房子,其實是幾片石棉瓦和鄰居家送來的木板拼搭成的工棚。廚房就在門口,木樁上放著臉盆、菜籃子,除了一個陳舊的木櫥柜,就剩下電飯煲。簡陋的屋內(nèi),陳設(shè)簡單,冰箱和屋頂?shù)牡跎仁亲铒@眼的電器了。這里,就是文靜的家,他們一家四口在此蝸居多年。
文靜的爸媽,是外來的菜農(nóng),媽媽李云笑著說,“田在哪里,我們的房子就蓋在哪里,這已經(jīng)是我們住過最好的了”。
17年前,父親丁作廣只身一人,從安徽老家的茅草屋出發(fā),來到廈門,在島內(nèi)租了塊地,種起了蔬菜。半年后,李云用布條綁著小兒子,拉著剛會走路的小文靜,擠了三天兩夜的火車,投奔而來。風(fēng)吹日曬,刮風(fēng)下雨,文靜的爸媽日夜勞作,只為讓全家人吃得上飯,讓孩子上得了學(xué)。
上海青、生菜、芹菜、油麥菜……文靜的爸媽踩著三輪車,把菜送上了廈門人的餐桌,連結(jié)餐敘的溫暖。但他們在廈門的17年里,回老家探親的次數(shù),卻少得可憐。
2010年,文靜的伯父嫁女兒,太久沒回家的丁作廣,帶著一家四口回家?guī)兔Α?商锢镫x不開人,丁作廣不得不開口,請73歲的老父親,坐著火車來廈門照看。談起這個,丁作廣夫妻倆一臉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