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滄,前臨九龍江口,后依文圃山麓的海滄中心小學顯得很靜謐。若不是當?shù)鼐用窕蚴菍v史有研究的人,也許不會知道,這所規(guī)模并不大的小學,曾是著名抗日宣傳活動陣地。穿過學校操場,一座仿古式八角亭的兩層塔樓映入眼簾,這就是見證了海滄人民抗戰(zhàn)史的奎星樓。因其建筑造型呈八角形,當?shù)鼐用窳晳T把奎星樓稱為“八卦樓”。
從事海滄中心小學校史研究的相關負責人,帶記者來到奎星樓前,向記者介紹了當年革命火種是如何在這里點燃的。側耳細聽,奎星樓里那激昂的戲劇聲音似乎仍在飄蕩。
教書育人
傳播革命思想
海滄中心小學前身是始建于明代的滄江書院,1917年改稱滄江小學,是閩南頗負盛名的學校之一。1930年至1938年,先后有六名中共地下黨員到滄江小學辦學任教。他們有的任校長,有的當教導主任,有的當教員,在滄江小學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傳播革命思想,并用文藝形式開展反帝反封建宣傳活動。彭沖(時名許鐵如)就是這六名地下黨員之一。
1937年春,許鐵如(彭沖)和另一名地下黨員鄭燧一起,由滄江小學教導主任、地下黨員柯聯(lián)魁引薦,到該校應聘任教。許鐵如擔任了五年級科任老師,他到班級的第一天,不是按常規(guī)翻開《國語》課本,而是先給學生上了一堂“怎樣寫字”的課:從漢字結構,談到錯別字;再從寫好字,引申到做人的道理。許鐵如深入淺出,諄諄教導,勉勵學生寫字要端正,做人要正派。
此后,許鐵如每次上課都摒棄傳統(tǒng)注入式教學法,時常結合課文,講時事、談人生、介紹新生事物,開拓學生的思路;當國民黨造謠誣蔑共產(chǎn)黨破壞抗日時,許鐵如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并將一本鉛印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記》秘密提供給學生閱讀,讓學生了解真相。
成立劇社 掀起抗日熱潮
在做好學校教學工作的同時,許鐵如把地下工作從校內(nèi)擴展到了社會上。在學校任教期間,他與鄭燧老師一道,利用奎星樓組織校內(nèi)同事和校外一些進步青年,閱讀進步書刊報紙,學習世界語,排練抗日話劇,傳播革命思想,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此外,還成立了以他們?yōu)轭I導核心的海嘯劇社,社址就設在奎星樓。劇社活動經(jīng)費由20多名社員自己出錢解決,利用業(yè)余時間排練優(yōu)秀劇本,推動抗戰(zhàn)事業(yè)。他們得到了當時聞名閩南的抗日救亡革命文藝團體———漳州薌潮劇社的熱情支持。
1937年6月間,以慶祝海嘯劇社正式成立為名,漳州薌潮劇社十多人組成聯(lián)誼演出隊,在海滄街尾與海嘯劇社聯(lián)合公演兩天,演出《小英雄》《雪中行商》《放下你的鞭子》等節(jié)目,以擴大抗日宣傳。兩個劇社的精彩演出轟動了海滄半島,兩天內(nèi)觀眾就達2000多人,大大鼓舞了群眾的抗日熱情。
盧溝橋事件發(fā)生后,他們在滄江小學奎星樓成立了抗敵后援會,海嘯劇社又肩負起抗敵宣傳教育的重任,積極開展多種多樣的抗日宣傳活動。許鐵如和鄭燧帶隊,爬山越嶺到各村巡回演出,并攜帶抗日圖片深入農(nóng)民家中,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動員群眾抗日,在海滄半島掀起了抗日宣傳熱潮,使人民群眾中的抗敵情緒日益濃烈。
1937年秋,許鐵如離?;卣闹輷蔚叵曼h組織領導工作后,海嘯劇社由鄭燧、周永權、陳鄭煊三人組成導演小組,繼續(xù)活躍在海滄地區(qū),積極開展革命文藝戲劇演出活動。在抗日宣傳活動中,他們以奎星樓為據(jù)點,團結了大批青年人,擴大了文藝、戲劇工作的影響,對推動海滄抗戰(zhàn)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