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 左手進右手出一分沒賺
創(chuàng)業(yè)之初,張新杭團隊除了800元,其他一無所有,怎么開始?
張新杭說,只要是不用上課的時候,他們就早晨5點半起床,坐最早的一班公交車,轉農村客運,坐摩的去踩線,先從漳州當地開始,慢慢往全省、全國輻射。“餓了,蹲路邊吃泡面;趕最晚的一班車回學校……一個月下來,唯一的一雙鞋,鞋跟都磨低了。”
然后,發(fā)傳單!據說他們當年印了1萬張傳單,掃樓分發(fā)。“第二周就接了一個旅游團,雇了三部大巴,6000元左手進右手出,一分錢沒賺到,但感覺不錯。”
身為“95后”大學生,張新杭團隊很自信,“因為我們最懂大學生,不管是路線設計,還是活動安排,我們最能深得大學生的心。比如,篝火晚會、自助燒烤等節(jié)目的設計都是其他競爭對手所沒有的”。張新杭團隊始終圍繞著大學生喜歡自由行、窮游、背包自助游,喜歡美食、人文自然景觀等特點提供超值、特色、一條龍服務。
兩年后 顧客萬人營收160萬元
怎么實現盈利?這是關乎創(chuàng)業(yè)存亡的最關鍵問題。
張新杭說,大學生游客市場存在明顯的規(guī)律,譬如大學生團體基本是由團體負責人,比如班長等全權負責,直接和負責人對接,就可以大大降低工作強度。還有,淡旺季錯位規(guī)律,“大學生不同于一般的社會人,他們擁有相對寬松的時間,比如社會實踐周就屬于淡季,我們利用這一特點,為景區(qū)淡季沖量,獲得較為優(yōu)惠的價格。同樣,景區(qū)也會在旺季回饋我們,給我們一個優(yōu)于同行的價格,使我們始終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另外,張新杭團隊也憑借龐大的游客群體獲取商家返點。他透露,到目前為止,他們服務用戶約1萬人次,營業(yè)額160萬元。未來三到五年,他們將計劃通過APP,把市場覆蓋至福建地區(qū)88所高校,面向學生群體達180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