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zhì)量一直在往前沖,廈門二中教學有絕招
廈門二中副校長王守瓊認為,廈門二中之所以能成為廈大附中,除了歷史、人文淵源等之外,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廈門二中近年的教學質(zhì)量,一直在往前沖。
她說,很多人只注意到我們的足球隊每次獲獎紀錄的刷新,在美術(shù)上的特色,其實,我們在學業(yè)上的進步,一點也不亞于足球場上的“進球”。
她的潛臺詞是,二中的學生會踢球、會唱歌、會畫畫,也會學習。特別是世俗的衡量指標:高考成績,近幾年表現(xiàn)都出人意料。
高中三年,二中學生進步巨大
2014年,廈門二中本一上線人數(shù)是156人,上線率是30.9%。這是什么概念?這屆畢業(yè)生2011年中考時,按照當年廈門本一上線率和中考位次,劃 出的本一指標數(shù),只有19人。也就是說,假使當年廈門高考本一上線率是20%,那么,2011年中考達到前20%的,二中只有19人。更通俗地講,按中考 成績預估,二中只有19人能上本一線,二中只要有19人上本一線,就沒有退步,但實際上,有高達156人上本一線。
2015年,廈門二中的高考成績達到小高峰,本一上線人數(shù)是286人,上線率是51.3%,按中考成績本一指標是23人,當然,二中被“211”和“985”高校錄取的人數(shù),就遠不止23人。
今年高考,本一上線人數(shù)是252人,上線率是43.6%,而按中考成績的本一指標數(shù)是19人。
為什么廈門二中學生的進步那么大?除了常規(guī)的做法,譬如說師資的精心培養(yǎng)等,二中也有獨有的二中經(jīng)驗。
從“低起點”做起,教學先易后難
王守瓊認為,二中學生高進步值是建立在“低起點”上。
二中坦言,在現(xiàn)行的平行志愿的中招志愿填報方式上,學生的水平就像割韭菜一樣整齊,二中的生源的確無法和第一方陣學校相比。
王守瓊說,我們一開始的教學起點,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都力求適合我們的學生水平。一開始,學生都覺得,老師一節(jié)課講的不 太多,講的也不難,作業(yè)也不多,自己都聽得懂,因此信心十足。但學生或許不會覺察到,我們在逐漸加大容量、增加難度,學生也就這樣一個月一個月地進步。
創(chuàng)新“雙合課堂”,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近年來二中開始一項名為“雙合課堂”的教改。在搜索引擎上,基本上是找不到“雙合課堂”,因為它基本上是二中的創(chuàng)新。
二中的“雙合課堂”,呈現(xiàn)“三三制”的新格局,九個學習小組像九宮圖,方便教師走進學生中去交流,檢查作業(yè)。在這種教室布局下,學生想打瞌睡都難。課堂有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有展示報告,教師點評、歸納、總結(jié)和提升。
撇開理論,“雙合課堂”的魅力被認為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與此同時,二中還開設學習方法指導。
王守瓊說,一方面,“雙合課堂”使得學生愿意學,另一方面,學法指導使得學生會說,雙管齊下,成績能不提高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