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浪嶼的外圖書城分店。

修繕后的毓德女學校。
娛樂記憶延平戲院
“大雜院”
變回“老戲院”
已經(jīng)沉寂了28年的電影院,換上了新的投影設(shè)備;二樓影院的外墻上,掛滿了早期的電影海報;旁邊的書臺上,擺放著仿制的舊時電影票和影片宣傳單。一切,都在帶您回到老時光。
海壇路15號,延平戲院舊址。沿右側(cè)的石階而上,二樓影院的外墻上掛滿了早期的電影海報:《五朵金花》、《小城春秋》……旁邊的書臺上,擺放著一疊仿制的舊時電影票和影片宣傳單——仿佛一瞬間,便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時光。
已經(jīng)沉寂了28年的電影院,換上了新的投影設(shè)備,正在播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泉水叮咚》。八條長凳有序齊整地擺放在銀幕前——據(jù)說,這八條長凳當年曾放在戲院外面給觀眾歇腳休憩,如今,成為戲院遺留下的珍貴實物。一對年輕的情侶從樓下的電影博物館逛了上來,在長凳上相偎坐下,時光就在身邊流淌。
當年的延平戲院,傍身于柴米油鹽的菜市場,是鼓浪嶼人休閑娛樂的常去之所,成為鼓浪嶼人抹不去的時代印記,更是留在鼓浪嶼人心中的,光影絢爛的情懷。這座建于1934年的戲院,是由緬甸華僑王紫如和王其華兄弟所建。當時作為菜市場的配套建筑,一度經(jīng)營慘淡;到上世紀80年代,曾經(jīng)的戲院更名為鼓浪嶼電影院,迎來了最輝煌的時刻。如今已經(jīng)是鼓浪嶼音樂廳經(jīng)理的老鼓浪嶼人李揚,在這個歷史感十足的電影院工作過7年多時間,實實在在地見證了那段時光——可以想象得到,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鼓浪嶼人對電影的狂熱;每天晚上在電影院門前排隊購票的人排成長龍。光影世界以及精彩的故事,給枯燥的生活帶來斑斕的色彩,這是人們對絢爛生活的一種期待;而這個電影院,也許便滿足了當時的人們對娛樂生活的所有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