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6月3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jié),園南小學的924名學生從學校獲得一個足以 “傲視群雄”的“六一”禮物:一部由全校師生擔綱主演的微電影的上映。上周,這部名為《微心愿》的微電影,在園南小學的校園里“公映”。它更像是這所學?!霸鷳B(tài)”的展現(xiàn):劇本就地取材;沒有大腕,演員都是學校師生自己演自己;沒有演出服,學生們就穿著校服,利用四天業(yè)余時間,完成這部20分鐘電影拍攝。
這也是廈門市中小學首部拍攝并上映的校園微電影。一所小學,何以帶領全體孩子集體“觸電”,玩起“高大上”的電影?背后的故事既有趣又不簡單。
A
把學生的“微心愿”用電影記錄下來
園南小學玩起電影,要從去年“六一”說起。每年的“六一”,這所小學都要為要送給孩子什么樣的節(jié)日禮物想破頭——它可不是那種甘于送出“圖書加糖果”的平凡之輩。校長莊莉說,“六一”的快樂,不是老師眼中的快樂,而是孩子們自己的。
后來名聲大噪的園南微心愿就這樣誕生——去年“六一”前,學生們拿到心愿卡,每個人都可以寫下他最想從老師那里獲得的禮物,接受任務的老師要想方設法完成。當然,學校事先安民告示:必須是“微心愿”,即老師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實現(xiàn)。
除了極個別要得到iPhone手機的“頑固”分子之外,當年全校學生寫下的微心愿,基本上得到滿足,譬如說,有的孩子要他們老師做的披薩,有的要校長大頭貼的鑰匙鏈,莊莉真的樂顛顛地跑去照了大頭照,粘在鑰匙圈里送給學生。
這一奇特的微心愿經(jīng)過本報報道后,引來了廈門雷霆音畫和北京子家文化,導演萬鈞拼命鼓動學校拍微電影,把這件令人津津樂道的事“留”下來。
不過,最終打動莊莉和她同事的倒是其他思考。莊莉上周說,我們認為,絕大多數(shù)孩子在今后人生里不可能拍電影,我們何不帶他們“觸電”?讓他們體會到在鏡頭前演繹人生,到底是一種什么感覺。
在這所學??磥恚@種體驗肯定會給學生們帶去新的人生體驗。
這位“瘋狂”的校長就這樣帶領學生們“觸電”。但是,即使拍攝“微”電影,也要花錢,學校從“特色學校建設經(jīng)費”擠出一部分——這是思明區(qū)教育局為鼓勵學校辦出特色下?lián)艿膶m椊?jīng)費,一方面和公司討價還價,一方面制定嚴格的節(jié)儉方案,總之,把握一個原則:把一分錢掰成兩瓣花。
B
校長為一個鏡頭演了二十多次
這部微電影基本上從學校的“微心愿”活動中就地取材,它敘述師生是如何幫助一位小男孩完成他的心愿的——在學校里舉辦一場演唱會。
園南小學五年級學生楊鑫當之無愧地出任影片第一男主角,他是小有名氣的小主持人。不過,令萬鈞抓狂的是,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而且,學校為了不影響學生上課,基本上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因此,配角的挑選,只能“盲選”——校園里看上誰,就抓誰。
莊莉也友情出演,就演她自己——在楊鑫說出想開一場演唱會后,班主任來找校長,打探學校的意思,導演要莊莉表現(xiàn)出一副很驚喜的樣子。讓影片的男三號、園南小學三年級的陳翰宇忍無可忍的是,就這個鏡頭,校長NG了二十多次——要么驚喜的表情太夸張了,要么不夠驚喜。校長莊莉后來向陳翰宇“檢討”說:我還是適合當個老師,當演員我真不如你們。
C
臺詞基本上由學生自己編
相比之下,8歲的陳翰宇算得上“影帝”,他完全是憑借自己的演技,在900多位學生被導演相中,出演男三號——當時,導演滿校園找演員,陳翰宇冒出來了。萬鈞見他老在自己跟前晃,隨口問:你會什么???小男孩回答:我會拉手風琴。說著說著,他自顧自地哼起調調來,旁若無人的神態(tài)讓導演一眼相中,這一細節(jié)后來也被用到影片中。
不過,這位“影帝”經(jīng)常入戲太深,萬鈞說,他會設計很多臺詞,你“擋都擋不住”,每次都要叫:好了!停!可以了!可以了!
這其實也是這部校園微電影的最大特點——它雖然有劇本,但是,所有演員并不是拿著劇本、背著臺詞在演戲。萬鈞說,按照學校要求:要給孩子個性充分發(fā)揮的空間。所以,每場戲,我們只是告訴他們這幕要拍什么,由他們自由發(fā)揮,換句話說,臺詞基本上他們自己編。
莊莉說,我們希望能盡可能拍出原汁原味的園南。
萬鈞和他的同伴利用課余時間拍了大約四天,從五個多小時的帶子中,剪出20分鐘的微電影《微心愿》。
陳翰宇總結自己的演藝人生時說:從未試過這種感覺:很累,但是,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