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評調查
資助困難農民工子女成了“擇優(yōu)”補習
情況果真如答復件所說嗎?“再監(jiān)督”程序啟動后,調查人員首先到湖里實驗中學,了解“希冀班”情況。
該校領導介紹,“希冀班”之前辦過一期,今年10月中旬又舉辦,有50名學生參加,基本上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但上個月26日停辦了,原因是,“市教育局轉發(fā)了省教育廳禁止集體補課的文件”。
既然不違規(guī),為什么要停辦?隨著調查的深入,問題開始浮現出來。
“希冀班”的初衷是給家庭條件困難的農民工子女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師志愿者義務輔導,然而在一份“希冀班”簡報上,不僅有50名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成績,還羅列了每個學生的“年段排名”。這所學校有600多名初三學生,而“希冀班”的學生成績最差的,在“年段排名”也位居68名。也就是說,“希冀班”的學生都是尖子生。
該校王校長直言不諱:“資助者想為民辦些實事,起到更好的成效,我覺得更好的成效就只能從成績來體現,所以第二期‘希冀班’是從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中選拔的!”調查人員問,尖子生是怎么選的?得到的回答是,“根據初二時的質檢考試成績選定的”。
也就是說,湖里區(qū)實驗中學違背了基金助學初衷,變成了擇優(yōu)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