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一切發(fā)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正是這種人民至上的情懷,在各個時期,感召了無數有識之士選擇共產黨,感召著數百萬廈門人民堅定地永遠跟黨走
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何謂人民?
解放集美之時,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下令:“集美學校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創(chuàng)辦的,一定要保護好。”
那一戰(zhàn),29軍85師253團全部使用輕武器與敵軍短兵相接?;鹆沂?,傷亡慘重,81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
集美解放后,部隊立即貼出布告,要求保護好集美學村建筑群,愛護學村一草一木。
在人民眼中,什么是共產黨?
解放廈門的渡海戰(zhàn)斗,五旬農婦張水錦,與丈夫、三個兒子一起前來報名。支前干部勸她留在后勤,但她堅持要和共產黨一起戰(zhàn)斗。
一家五口,分駕兩艘漁船,運載解放軍渡海作戰(zhàn)。不幸被炮彈擊中,滿門忠烈。
英雄小八路、支前七大娘、前沿十姐妹、海上猛虎艇、鼓浪嶼好八連……一串聞名全國的英雄模范,述說著廈門人民和共產黨的魚水情深、血肉相依。
歲月流轉,情懷永恒。
延安棗園禮堂高懸的“為群眾服務”,激勵著當年篳路藍縷的共產黨人;今天,廈門黨政機關、各行政窗口墻上,“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仍時刻提醒著這座城市的共產黨人不忘初心。
他叫高泉陽,同安區(qū)軍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被村民稱為“牛頭書記”。
因為他扎根基層23年,像牛一樣勤勞肯干,把一個“人窮、地窮、日子窮”的村子,變成“中國最美休閑鄉(xiāng)村”。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軍營村訪貧問苦。
28歲的高泉陽還是軍營村村委會主任,他牢牢記住了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年輕人一定要好好干,帶領村民們早日脫貧致富。”
高泉陽帶著村民們,按照總書記提出的“山上戴帽、山下開發(fā)”“扶貧扶志”的發(fā)展理念,脫貧致富奔向小康。
“老少邊窮”,蛻變?yōu)?ldquo;百姓富、生態(tài)美”,而高泉陽卻因病去世,把生命托付給腳下的土地、摯愛的人民,年僅50歲。
他叫陳清洲,一名基層民警。
因為走街串巷為百姓點亮了回家的路,人民稱他為“亮燈警察”;因為經營微博并用網絡尋找走失人員,人民稱他為“網絡大V”;因為走進高校村鎮(zhèn)宣傳反詐騙知識,人民稱他為“反詐騙斗士”。
從警20多年,陳清洲換了不同的崗位,想的都是怎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最終積勞成疾,被確診為肝癌晚期,卻仍堅持36個小時奮斗在抗擊臺風的最前線。
“我的生命,始終打著黨的烙印。”躺在病床上,他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人民,“活著一天,就為民服務一天”。
生命不息,為民不止,他被中宣部評為“時代楷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這座城市,一代代共產黨人,從未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人民幸福不幸福,成為這座城市檢驗改革發(fā)展成效的標準。
特別是特區(qū)建設40年來,一系列厚植民生、以人為本的生動實踐,在這片熱土如火如荼地展開。
制定“十三五”規(guī)劃時,首次將人類發(fā)展指數(HDI)作為重要的核心指標之一。
城市規(guī)劃建設,堅持把山邊、海邊、湖邊、水邊等最好的公共空間留給人民。
全市財政一般預算70%以上投入民生保障,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正是這種人民至上的情懷,在各個時期,感召了無數有識之士選擇共產黨,感召著數百萬廈門人民跟定共產黨。
祖籍廈門的陳嘉庚,親赴延安,發(fā)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得天下者,共產黨也”的時代呼聲。
新中國成立后,這座城市匯聚了五湖四海的建設者,講著各地方言,為了共同的目標,建設人民的城市。
美國第一證券公司前副總裁潘維廉,賣了產業(yè)跑到廈門,一呆30年。一邊在廈大教書,一邊寫了10多本書,滿世界推介廈門、推介中國。
當廈門經濟特區(qū)扛起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使命,數以百萬的建設大軍、高素質人才,順應時代大勢,為了心中夢想,從四面八方,奔向這里。
1950年,剛解放的廈門,全市人口僅26.3萬;如今,全市常住人口達516.40萬。
僅這10年,全市常住人口增加163.26萬人,增長46.23%,占福建省增量的35.14%,居全省第一。
無論新老廈門人,只要來到這里,便深深烙上特區(qū)氣質,在理想信念大旗的感召下、在城市精神的熏陶中,唱著《愛拼才會贏》,成為弄潮兒。
在歷屆中共廈門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廈門人民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把家國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相信奮斗、依靠奮斗、持續(xù)奮斗,跨過一道道溝坎,取得一個個勝利,一步一個腳印把美好藍圖變?yōu)楝F實。
每一個廈門人,都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