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更高顏值
多享園林綠地400公頃再造城市森林3600畝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huán)顧四周是怡人的綠。”走在廈門街頭,四季都能感受春意盎然。今年1月22日,廈門被住建部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tài)園林城市”,成為福建省唯一獲此榮譽的城市。
今年,廈門計劃新增和改造提升城市園林綠地400公頃以上。繼續(xù)推動立體綠化、街心公園、口袋公園、邊角綠地等建設,增加活動空間和休憩設施,讓市民隨時能夠走進綠地、享受綠色。堅持“一路一景一特色”,力爭打造一批園林特色景觀大道。推動間綠透綠,在人流、視線區(qū)域營造疏朗通透的綠化景觀。
預計今年國慶節(jié)前,島外馬鑾灣新城的市花島、市樹島、市鳥島將建成開放。“以前,我們住在島外的市民要特地進島逛公園,現在反過來了,越來越多島內市民來島外逛公園、踏青。”廈門人郭阿婆說。
2005年9月7日,廈門園林博覽苑正式開工建設;2年后,這個融生態(tài)、景觀、休閑、文化、藝術于一體,生態(tài)環(huán)境絕佳的水上大觀園,引來萬眾矚目。據了解,廈門園林植物園、園博苑分別力爭于2020年、2021年創(chuàng)建國家5A級景區(qū)。
2020年元旦,串聯廈門北部“八山三水”的山海健康步道正式開放,成為市民、游客休閑、漫步、踏青的“網紅打卡點”。目前,廈門島內外仍在共同推進綠道體系建設,逐步構建連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綠道和步道網絡。
森林景觀上,《廈門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2021-2030)》已編制完成,2020年計劃植樹造林3600畝,森林撫育20000畝。島內重點推進狐尾山、仙岳山、東坪山林相改造,島外分步實施可視范圍內一重山、一面山的林相改造工作。繼續(xù)推動水源地一級保護區(qū)逐步退果還林工作。推進國有林場“一場一景”建設,預計2021年底全面完成。
2 更加高效
全市水廠供水230萬噸/日 污水處理2年后力爭200萬噸/日
2019年,廈門提出“新增污水廠處理能力100萬噸/日、每年新增100公里市政污水管網、完成總投資100億元”的“三個一百”三年行動計劃。
目前,島內外共有六座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同時在建。除了前埔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擴建)外,海滄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已大面積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施工標累計完成占比56%;馬鑾灣再生水廠工程一期正推進主體標段結構施工,累計完成的投資額占總投資的77%。
預計到今年底,廈門可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0萬噸/日以上,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達150萬噸/日以上,滿足“全收集、全處理”要求。到2022年底,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200萬噸/日以上,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
今年5月,廈門市成立筼筜湖片區(qū)大提升專項工作組,由市領導掛帥組長、副組長。通過雨水污水管網改造、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建設、筼筜湖水體綜合調度等,結合湖濱片區(qū)改造,筼筜湖正在醞釀新一輪“美麗蛻變”。
為提升排水防澇能力,廈門今年計劃新建改造雨水管網80公里,加強易澇區(qū)排查整治,結合片區(qū)補短板,加快老城區(qū)雨水管網提升改造;有序推進全市重點片區(qū)海綿城市建設,至年底全市建成區(qū)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提升城市供水能力。繼續(xù)實施城市供水水質三年提升行動,推動清水進島通道建設。全力推進翔安水廠二期、舫山水廠三期等工程建設,到2020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35萬噸/日,全市水廠供水能力預計達230萬噸/日,有效緩解同安、翔安供水緊張的問題。繼續(xù)推進一批老舊小區(qū)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推進供水管網新建、改造工程,建設一批區(qū)域互聯互通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市政園林局正在持續(xù)推動和完善全市綜合管廊體系,實現綜合管廊跨島、跨區(qū)域聯通,2020—2022年計劃新開工建設綜合管廊50公里,全市建成投用綜合管廊達到80公里。
3 更加精細
垃圾分類繼續(xù)領跑全國 推動燃氣“雙百”工程
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細在一袋垃圾、一條管道上。
2019年,廈門全力打造“廈門垃圾分類模式”2.0升級版,全市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在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中,連續(xù)七個季度名列第一,向全國交出了一份垃圾分類的“廈門答卷”。
今年,廈門垃圾分類的目標是繼續(xù)領跑全國,聚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環(huán)節(jié)的短板和問題,開展全方位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推動城鄉(xiāng)生活垃圾強制分類,2020年全市垃圾分類參與率、準確率均達90%以上,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在垃圾處理的末端,位于翔安區(qū)東部固廢中心的東部垃圾焚燒發(fā)電廠二期工程整體建設進度已完成90%以上,今年6月下旬將點火試燒垃圾,9月底達到滿負荷運營要求。建成后,該發(fā)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為1500噸,可以實現日發(fā)電60萬度。屆時,廈門市垃圾末端處理能力將達5500噸/日,滿負荷運轉下,能夠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還將推進東部生物質處理廠一期建設和后坑廚余垃圾處理廠改造提升,啟動東部垃圾焚燒發(fā)電廠三期(日處理1500噸)建設和同安垃圾焚燒廠(日處理3000噸)選址工作;有序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的回購工作;加快推進前埔、鳳南、朱坑3個填埋場整治,確保2020年完成。
垃圾處理的另一端,連接著千家萬戶的廚房。2020年,廈門市市政園林局正在推動100公里管道燃氣建設改造、100個小區(qū)“瓶改管”的管道燃氣“雙百”工程,重點推進島內老舊小區(qū)、老舊高層建筑等小區(qū)“瓶改管”工作,力爭2020年底管道燃氣用戶達到68萬戶,管道燃氣用戶占比達60%。
強化燃氣安全監(jiān)管,計劃完成約10萬戶管道燃氣用戶安全軟管的更換工作,實現全市所有燃氣用戶均使用安全軟管的目標。推動各區(qū)加快推進燃氣供應站建設,力爭2020年底完成20座以上供應站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