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美麗的城市街頭,大到城市間全方位合作發(fā)展,小到一盆三角梅,一道美食,都能印證廈門與友城之間的深厚淵源與往來。
友好城市,除了城市之外,其實最美的交流與溝通還是人。每一位市民,走出去,跨進門,都代表著一張國家的名片,言談舉止都是一座城的形象。
我們采訪了三個不同國家在廈生活的人。來自俄羅斯的斗魚,他迷戀上了中國的文化,陶醉于閩南的“泡茶”文化,他把中國文化傳播回他的國家,也用自己的行動和舉止傳達了他們國家的文明。
而新西蘭的David,眼中的廈門卻是科技發(fā)達的城市與干凈漂亮的環(huán)境,他想告訴所有他的朋友:廈門有多好!
來自馬來西亞的名廚曾祺輝,深深愛上廈門的美食,他說,“飲食文化無國界,兩國的美食共融一定能開花結(jié)果。”他甚至還想將廈門美食帶回大馬,分享傳承給下一代。
每一個人,心中對一座城都會有不同的熱愛、解讀和傳播,透過他們的眼睛,看到的廈門也定然都有各自的角度與美麗。
但相同的是,在所有國際友城人的心中,我們都是“好朋友”。在選擇友城時,“廈門設(shè)置了城市形態(tài)相似、經(jīng)濟互補的‘擇友標準’”。
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愿姹紫嫣紅的三角梅香飄各地,美麗開放的廈門也將熱烈展開雙臂擁抱世界。
俄羅斯“斗魚”
回國送禮就送茶葉
來廈門9年了,他給自己取了一個有趣的中文名叫“斗魚”。很多國外的朋友經(jīng)常饒有興趣問他:“為什么不去美國或歐洲?要選擇中國廈門?”他一臉堅定地回答:“我愛這里的朋友,我更迷戀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是,在我眼中,廈門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
城市很美麗,市民很友善,幾乎是不少外國人對廈門最直觀的印象。但最吸引斗魚的地方,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他說,中華民族素以重“禮儀”而著稱,在廈門,你會看到這里的人民普遍接受過禮儀的教化與熏陶,在他們身上,言行舉止間都能看到規(guī)范之美德。
“比如,在我的家鄉(xiāng),節(jié)日探親訪友,或是慰問都是直接拿錢,但是來這里后,我發(fā)現(xiàn),中國人在節(jié)日,慶賀、探親訪友時,表達得更為委婉,他們喜歡買一些禮節(jié)性的禮品相贈。”斗魚受到影響后,他說,現(xiàn)在回俄羅斯,他也會經(jīng)常買些烏龍茶,或是當?shù)靥厣亩Y品替代現(xiàn)金,覺得這樣更為優(yōu)雅和含蓄。
閩南人愛泡茶,“無茶不成禮”也是他們最基本的待客之道。剛開始,斗魚還不清楚,為什么主人或是長輩給人倒茶時,廈門人都喜歡將一只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略微彎曲,指尖捏合在一起,輕輕叩打桌面幾下,后來他才明白,這是“叩手禮”,是一種禮節(jié)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感謝之意。“中國文化果然博大精深,不愧為‘禮儀之邦’。”斗魚不禁感慨。
而最讓斗魚覺得神奇的還是中醫(yī)的針灸和拔罐。他說,他的母親是一名醫(yī)生,只要他一生病就是吃藥、打針,但來廈門后,他發(fā)現(xiàn),中國還有一種天然無毒副作用的治病手段,那就是通過一些穴位的針灸和拔罐,竟然一樣能達到治愈疾病的功效。“實在是太神奇了。”
9年的廈門生活,斗魚深愛著這座美麗的城市,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也在不知不覺中做著兩國文化的傳播者和友好交流者。
馬來西亞名廚曾祺輝:
要把廈門美食帶回大馬
業(yè)界稱他為“曾大師”,因為他精通六國語言,玩轉(zhuǎn)多國美食,多次獲得國際廚王爭霸賽冠軍;員工則送他一個外號叫“真獅虎”,因為他工作時比較認真比較兇。他——馬來西亞人曾祺輝,來廈門兩年多,之前曾經(jīng)在美國、日本、荷蘭、意大利以及中國各大城市旅居工作過。今年49歲,從事廚師行業(yè)已有34年之久。“我非常喜歡廈門這個城市,廈門人很和諧很有文化,廈門的天氣和馬來西亞也差不多。馬來西亞本身有很多閩南一帶的飲食文化,包括檳城、怡保和吉隆坡,基本上飲食文化有八成以上是相似的。”對于廈門美食,他也是情有獨鐘。他最喜歡廈門新鮮的海鮮醬油水做法,也喜歡扁豆干、面線糊和姜母鴨。三個月前,他和幾位熱愛美食創(chuàng)意的年輕廚師們,在廈門海峽文創(chuàng)園開了一家有美食美酒和創(chuàng)意的餐廳“肴約”。
這些年在廈門遇到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曾祺輝覺得,是舌尖上的差異。“之前在馬來西亞吃到閩南菜,感覺味道棒極了。但到了廈門當?shù)睾蟛虐l(fā)現(xiàn),很多廈門老一輩人傳到東南亞一帶的美食,和真正在廈門品嘗到的口味又不一樣。在廈門工作生活的這段時間,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他說,以后回馬來西亞,將可以大展身手,讓馬來西亞人品嘗一下真正的廈門美食。“沙茶面是廈門的著名小吃,但它的背后其實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曾祺輝說。沙茶最早起源于東南亞,也有認為來自馬來西亞。沙茶在馬來西亞讀作“沙嗲”,到了飲茶成風的閩南人嘴里,“嗲”剛好又跟閩南語“茶”諧音,傳到閩南一帶就被順口叫做了“沙茶”。
沙茶醬色澤金黃,辛辣香濃,風味獨特。不過,廈門沙茶跟馬來西亞沙嗲口味上也是有細微的區(qū)別。“廈門沙茶走的是‘有點甜’的路線,馬來西亞的沙嗲則走的是‘有點咸有點辣’那一路。”“飲食文化的交流是無國界的,我常常覺得我們可以做的很多,特別是將‘新和舊’的美食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讓兩國的美食開花結(jié)果。而且,也希望能通過美食文化交流,促進廈門和馬來西亞人民的友誼。”曾祺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