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的過程就是惠民的過程,就是讓居民共享申遺成果,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過程。秉持著這一理念,思明區(qū)廣泛發(fā)動居民群眾參與,在公共空間提升、公共活動平臺升級、老舊小區(qū)改造中,居民、商家、駐島單位的合力得以匯聚,在“和諧鄰里節(jié)”、“身邊好鄰居”等活動中,居民之間的隔閡慢慢消除,“家園”意識越發(fā)濃烈。
激發(fā)的是共同記憶,喚醒的是美麗的鄉(xiāng)愁。當一切工作從關注基本民生、熱點民生出發(fā),居民心中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得以迸發(fā),愛島情懷成為力量。
“申遺過程是保護和宣傳文化遺產的過程,是在保護我們的美麗家園,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讓他們都能看到鼓浪嶼的美,這才是真正的目的。”當這樣的一句話從鼓浪嶼一名普通的居民口中說出來時,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
62歲的謝美恩住在雞山路,是土生土長的鼓浪嶼人。雖然孩子因為工作不住在鼓浪嶼,但是她和丈夫,還有母親始終舍不得搬離鼓浪嶼。“這里有太多美好的回憶,更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深深吸引著我們。”謝美恩說,申遺成功后就要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她也要為保護文化遺產的宣傳工作出一份力。
人物特寫
鼓浪嶼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何榆林
年紀最大干勁十足
在鼓浪嶼街道,有位年紀最大的黨員干部以不輸年輕人的干勁,活躍在助力鼓浪嶼申遺的各項工作中。他就是58歲的鼓浪嶼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何榆林。
回望申遺期間的工作經歷,何榆林拿出了滿滿五大本的筆記本,里面寫滿了申遺期間的工作重點和難點,每一個問題還注明需要協(xié)調的事項。
文化遺產核心要素重興三和宮記摩崖石刻經典景觀的再現,就是其中一個重點解決的成果。彼時,這一處摩崖石刻被一棟樓房和一座平房遮擋了。根據鼓浪嶼申遺工作和整治提升需要,這兩處房屋被列入征收范圍。
在征收過程中,起初當事人很不理解。何榆林和同事不厭其煩地上門宣傳,經過十余次上門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取得了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確保按時完成了房屋搬遷任務。
申遺路線外立面整治、核心要素住戶搬遷、老舊小區(qū)改造、平安建設、垃圾分類不落地……在助力申遺的各項工作中,何榆林說,“他們最重要的是要發(fā)揮好宣傳員的作用,凝聚全島共識,匯聚全島共同助力鼓浪嶼申遺的力量。”
讓他欣慰的是,奮戰(zhàn)一線的工作人員把力量擰成一股繩,鼓浪嶼居民和商家對申遺工作也給予了無限的熱情支持,這更是激起了何榆林全力付出的決心和動力。
要知道,對于58歲的何榆林來說,助力申遺的各項工作,不僅是能力的挑戰(zhàn),也是體力的挑戰(zhàn)。
讓同事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奔波現場時,膝蓋已經酸痛到不行的何榆林走不動了。同事再三勸他休息,可何榆林艱難地挪動腳步,堅持在一線。聊到這些,何榆林輕描淡寫地說道,“申遺期間,有時步行超過4萬步。”
在鼓浪嶼工作五年,鼓浪嶼申遺成功讓何榆林收獲了從未有過的喜悅和自豪感,“自己也被鼓浪嶼獨特的人文內涵深深吸引。”
何榆林笑著說道,“我也有了自己的鼓浪嶼情結。”這不,在下社區(qū)和居民溝通時,何榆林已經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性動作——宣傳保護鼓浪嶼文化遺產核心要素。用他的話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永遠‘在路上’。”
居民 駱錦桂
用志愿服務助力家園建設
每天早上8點多,在鼓浪嶼龍頭社區(qū),一位熟悉的面孔準時出現。54歲的社區(qū)志愿者駱錦桂開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務生活:入戶宣傳垃圾分類、走街串巷巡查衛(wèi)生、勸導不文明行為、宣傳“平安三率”……
2013年在龍頭社區(qū)退休,幾年前又搬離鼓浪嶼,但是駱錦桂選擇繼續(xù)支持社區(qū)工作,擔任龍頭社區(qū)計生協(xié)會黨支部書記,加入社區(qū)志愿者隊伍。每天來鼓浪嶼做志愿服務,已經成為駱錦桂雷打不動的習慣。
這兩天,頂著烈日,駱錦桂帶著工人正在為更換門牌忙碌著。一路上,社區(qū)商家和居民見到駱錦桂,都親切地和她打招呼。
在大家眼中,瘦小的駱錦桂有著一股使不完的干勁。在鼓浪嶼申遺過程中,駱錦桂與社區(qū)網格員挨家挨戶分發(fā)申遺宣傳品,講解申遺知識。在遭遇“莫蘭蒂”臺風后,駱錦桂帶領社區(qū)居民骨干組成志愿者隊伍,加入災后重建工作。扛樹干,拿砍刀,抱垃圾,駱錦桂樣樣都行。
長期和居民打交道,駱錦桂主動扛起更多的溝通宣傳工作。在宣傳垃圾分類時,駱錦桂反復指導居民如何正確踐行垃圾分類。
住在市場路的一位居民便被駱錦桂的耐心感動了。一開始,這位居民不支持垃圾分類,認為這樣做很麻煩。為了讓居民真正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好處,駱錦桂連續(xù)五天上門,和居民拉家常,還手把手教居民怎么做。如今,這位居民垃圾分類也做得很好了。
不僅當好宣傳員,駱錦桂還認真做好垃圾分類督導員。如今,龍頭路商圈的店鋪商家只要看到她,就知道她是來督導是否進行垃圾分類。
駱錦桂比之前又曬黑不少,她笑著說道,“看著鼓浪嶼越變越美,付出都是值得的。”
從中山路嫁到鼓浪嶼,對于鼓浪嶼,駱錦桂懷有特殊的感情。駱錦桂飽含深情地說道,“我很熱愛這片土地。在這里付出的點滴,讓我收獲了自己的價值和快樂。”
鼓浪嶼申遺成功,駱錦桂很激動,“鼓浪嶼走上世界大舞臺,我們很驕傲。我還要盡我所能繼續(xù)發(fā)揮余熱,在鼓浪嶼做志愿服務,用自己的方式呵護這一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