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貼
總是報喜不報憂 夫妻都在為對方著想
趙雷出生在江蘇的一個革命英烈家庭,從小就是聽著外祖父王秉同舍生忘死、為國捐軀的故事長大,像外祖父那樣報效祖國一直是他的夢想。揣著這個夢想,1989年趙雷參軍入伍,在部隊他立志“當兵,就要當最好的兵”。1998年,趙雷隨單位集體轉(zhuǎn)制,由一名現(xiàn)役武警部隊干部成為了守護國門的公安民警。
1999年12月,公安部在全國公安機關(guān)甄選第二批東帝汶維和民事警察。維和,既光榮又危險,一邊是報效祖國的大好機會,一邊是剛剛領(lǐng)證正在籌辦婚禮的妻子和遠在江蘇老家的年邁雙親。在忠與孝、大家與小家的抉擇面前,家人給了趙雷最大的理解與支持。在妻子和父母的鼓勵下,趙雷順利通過選拔,于2000年10月踏上征途,開始了他的維和之旅。
首度維和結(jié)束后,他又于2004年再度作為中國維和警隊隊長,率隊赴利比里亞維和,之后還擔任聯(lián)合國利比里亞特派團邊境移民戰(zhàn)略顧問。
維和期間,憑借卓有成效的工作業(yè)績,趙雷先后2次被聯(lián)合國授予維和勛章,1次獲聯(lián)合國嘉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維和警察的良好形象,為中國警察贏得了尊重,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榮耀的背后是趙雷的無悔付出。在東帝汶,因為工作生活條件惡劣,趙雷半年時間體重驟降20斤。沒有網(wǎng)絡(luò)、通訊信號極差,每次與家人聯(lián)系都要費盡周折才能打通電話。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盡管環(huán)境惡劣、危險重重,但趙雷一直默默承受,始終告訴家人“挺好的”、“沒問題”。
而家這邊,妻子也是處處為丈夫著想。趙雷的妻子蔡毅,是廈門翔業(yè)集團的一名職員。她一人操持家務(wù),還要經(jīng)常為丈夫的安危擔驚受怕。然而在趙雷的面前,她永遠是那個淡泊平靜的妻子,“家里沒事,一切挺好”是她與丈夫聯(lián)系時說得最多的話。
每當有人問道:“維和這么危險,為什么你還一次次支持趙雷的選擇?”蔡毅總是淡然一笑地說:“我了解趙雷,信任他的能力,能代表國家、代表中國警察參加聯(lián)合國維和任務(wù)是他的理想和追求。作為妻子,我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支持他的選擇。”2015年,蔡毅被公安部評為“好警嫂”。
垂范
注重家教 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作為一名維和警察,維護的是“大家”形象,而對于自己的“小家”,趙雷這樣表示:“在這里,我也要感謝父母,他們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從小培養(yǎng)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自強不息,不斷進??;感謝我妻子,她照顧好家庭,讓我沒有后顧之憂。”
從小在良好的家風中成長,趙雷也十分注重家風的傳承。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榜樣。在子女的教育中,趙雷夫婦也始終以身示教,率先垂范,用心教育女兒,讓女兒從點滴小事做起,努力培養(yǎng)健康的身心、正確的價值觀。
趙雷不在家的時候,蔡毅經(jīng)常帶著自豪的心情給女兒趙燁講述趙雷從軍、從警,特別是參加聯(lián)合國維和的軼聞趣事,趙燁從小就把父親當作心中的偶像。
女兒趙燁也知道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常常陪伴在左右,卻從未因此埋怨過。她心里明白:爸爸是很愛自己的。沒有時間陪伴自己,只是因為爸爸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脫不開身。2014年,趙燁的老師得知趙雷同志三度代表國家赴外維和的先進事跡后,組織全班55名同學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分別給趙雷寫信。趙燁在信中寫道:“我以父親為榮,我不能給父親丟臉,我要像父親一樣,從小學好本領(lǐng),長大后成為社會有用之人,為國家多做貢獻。”
小趙燁不僅是這樣勉勵自己的,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她也一直是這樣做的。為了不讓母親為自己多操心,趙燁從小學習就非常自覺、刻苦,學習成績優(yōu)秀。
“回歸家庭后,我也非常注重家教,平時也會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她們,尤其是在孩子教育上,也會樹立她正確的家庭觀、愛國觀。”趙雷說,他們一家用自己的方式構(gòu)建幸福家庭,詮釋文明家庭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