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蘭蒂”災后,"廈門速度" 譜寫奇跡
70米/秒,那是風的速度,代表了國際通行的蒲福風力表中最高的等級17級。9月15日3時05分,臺風“莫蘭蒂”就以這樣的速度登陸廈門翔安,一夜之間將美麗的海上花園廈門摧殘得面目全非———樹倒了、墻塌了、路淹了、水停了、電停了……一夜之間,特區(qū)成了災區(qū),而廈門的氣象史上從此有了這樣的紀錄:“莫蘭蒂”臺風是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登陸廈門的最強臺風,也是2016年全球最強臺風。
如果說風災過后的城市是灰暗的,那么風災過后的廈門卻在這片灰暗中展現(xiàn)出了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精神底色、雙擁模范城九連冠的情感亮色。正是這一抹抹鮮亮的色彩,繪就了廈門重建家園的壯麗圖景,創(chuàng)造了災后重建的廈門速度、廈門奇跡!

人民日報刊文點贊廈門災后恢復重建成效災后重建與時間賽跑
9月15日清晨6點,臺風登陸僅僅過去3個小時,廈門市第一次災后重建動員會已在召開。
面對千頭萬緒的重建工作,通水、通電、通路成為重點。針對145萬戶停水的嚴峻形勢,一方面全力搶修,一方面設立251處取水點不間斷地送水;面對電網(wǎng)重創(chuàng),6200名搶險隊員迅速調(diào)集,災后一日便有16萬戶恢復供電;狂風造成65萬棵樹木倒伏,1萬多名專業(yè)人士以及上千臺救助機械迅速清理,短短3日,交通基本恢復正常。
黨員沖鋒在前成為“主心骨”
18日,“莫蘭蒂”襲擊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廈門5萬多名機關事業(yè)單位的黨員干部職工忙碌在大街小巷。廈門所有機關事業(yè)單位以結(jié)對包干的形式,分別赴島內(nèi)152個社區(qū)幫助重建,全市60家主要黨政機關更直接與思明、湖里兩區(qū)掛鉤,投入服務。
18日清晨,隨著“鼓浪嶼好八連”官兵把最后一棵大樹抬上貨車,指導員郭翔托著濕透了的戰(zhàn)靴坐下,解下膝蓋上的護具,血絲清晰可見。原來,郭翔因在訓練時不慎摔傷,做完手術僅一個月,卻依然堅持投身救災任務。
萬眾一心全社會動員
9月17日,一份呼吁全市各界迅速行動起來的動員令發(fā)出,一場凝聚全社會各方力量的抗災“全速跑”已然鳴槍。
截至9月21日,廈門全市恢復供電率達99%;除個別未通電小區(qū)和二次供水設施故障外,全市供水基本恢復正常;全市主次干道均已恢復通車。(原載《人民日報》2016年9月23日4版 選文有刪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