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4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林增/文 常海軍/圖)昨日,廈門的天有點陰,但是,卻非常適合戶外“吸氧”。
去年一年,廈門的空氣質(zhì)量,基本上都如昨日一樣。全年,廈門僅出現(xiàn)三天的污染,空氣質(zhì)量優(yōu)良率達到了99.18%。在全國74個主要城市空氣排名中,去年,廈門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排名第二。
而“廈門藍”的背后,為了呵護這一抹藍色,廈門全城都在做著“保姆”。
兩重量級文件呵護“廈門藍”
2014年,廈門出臺了《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4-2017)》,提出9大任務和42項重點工作。2015年初,又出臺了《廈門市進一步提升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工作方案》。
兩份重量級文件的出爐,讓呵護“廈門藍”的行動又上升了一個級別??諝馓嵘桨?,涉及機動車污染防治、揚塵污染防治、燃煤污染防治、餐飲油煙污染防治、空氣質(zhì)量監(jiān)測能力建設等五大領域。
去年,廈門在“四橋一隧”加大了對汽車尾氣的檢查,“烏賊車”進城越來越難。此外,廈門在各個工地推廣霧炮車,以降低工地揚塵。
此外,廈門還專門成立了揚塵治理工作考評小組。每個月,廈門都會制定“紅黑榜”,公布各區(qū)及各個職能單位揚塵治理的成績,排名靠后的單位會被約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