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5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 通訊員 吳禧祥 文/圖)在梧村車站附近的多個小區(qū),她穿著熒光色馬甲、拿著工具,認認真真地給居民丟棄的生活垃圾做分類;在廚房里,一日三餐,她為孩子做出可口的菜肴。她叫郭美惠,今年51歲,是一位單親媽媽。“挺辛苦,但值得!”在丈夫離世后,她一個人撐起了家庭的經濟重任。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2017年她把開了17年的家具店關了,應聘了梧村街道雙涵社區(qū)的垃圾分類督導員。
不管是刮風下雨、嚴寒酷暑,每天早晨7點至9點半,晚上5點至8點半,她都準時準點在崗在線,指導往來居民正確投放垃圾。碰到個別居民分類不徹底的,她便協助做好二次分撿,同時不厭其煩地給居民深入講解分類要點。郭美惠說,干這份工作辛苦一些,但是不耽誤陪伴孩子,她把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位,不知不覺間已經干了7年多了。
通過手把手督導、面對面宣傳、心貼心服務,郭美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以前自己做老板時,粗枝大葉的。從事分類工作后,細心多了,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郭美惠笑著說,受自己影響,孩子從小自理能力就很強,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他現在變得很細心,好幾次在路上撿到了錢物,都及時交給民警叔叔”。
說孩子懂事,其實也是從不懂事過來的。郭美惠的兒子以前對媽媽的工作不太理解,想不通媽媽為什么好好的老板不做,干這么辛苦的工作。“所以我經常和他說‘成熟的麥穗是彎腰的’,啥工作都值得人去做好,我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你就夠了,是不
是?”郭美惠說,“時間長了他
越來越理解我了,會主動跟我
說‘媽媽,我也要多吃些苦,幫
你多分擔一些’。”
工作與家庭在郭美惠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平衡,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就是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郭美惠說:“當媽的哪有不累的,更何況還是一個人照顧孩子。但是孩子成熟了很多,我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