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1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通訊員 葉聰藝 王赫銘 陳雅玲) 最近是兒童呼吸道感染高發(fā)季,不少醫(yī)院的推拿科外,家長帶著孩子排起了長龍。就兒童中醫(yī)推拿中的一些家長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導報記者咨詢了廈門市第三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主管技師張曉東,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
問:小兒呼吸道疾病哪些階段適合做推拿?
答:呼吸道疾病的所有階段都適合做小兒推拿。
中醫(y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在孩子還未出現呼吸道疾病時,就可以用推拿防病保健,增強體質。
疾病發(fā)展初期,通過推拿手法可以驅邪外出,從而縮短病程周期。
呼吸道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出現了體溫上升,可以用上述方法幫助孩子降溫。有些孩子熱退后出現咳嗽,通過手法促進痰液排出,從而緩解咳嗽癥狀。
在恢復期,孩子體能需要恢復,中醫(yī)認為脾肺氣虛和肺陰虛,通過小兒推拿手法補益脾肺可以使孩子盡快康復。
問:小兒推拿的退熱手法有哪些?
答:體溫上升期:如發(fā)現孩子身體很燙,手腳冰涼,精神狀態(tài)差,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剛開始發(fā)燒時,也就是體溫上升期,是體溫接下來迅速升高的前兆。家長可一手握住孩子的手腕,另一手在其前臂上下搓擦,兩手都要操作。
高熱期:“打馬過天河”,即用手指沾涼水,在孩子前臂掌側從腕關節(jié)向肘關節(jié)方向拍打,兩手都要操作,以皮膚微微泛紅為度。“擦督脈”,讓孩子趴在床上或者家長大腿上,家長用手指沾涼水,從孩子的頸部大椎穴處向腰骶部方向,沿著脊柱的縱軸上下推擦,以皮膚微微泛紅為度。“推橋弓”,讓孩子平躺在床上,將頭部轉向一側,露出另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用手沾涼水,在孩子的胸鎖乳突肌位置,從耳朵后面向鎖骨方向推擦,20至30次為宜,兩側都要操作。此外,還可通過手法促進發(fā)汗從而達到退熱效果。“掐揉二扇門”,可以給孩子掐揉二扇門,這是一個可以發(fā)汗的穴位,位置在手背、中指的掌指關節(jié)后方兩側的凹陷中。方法是一手握住孩子的手,使其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拇食指指端按壓這個穴位,用力可以稍大一點,然后快速揉動,兩個手法交替3到5次為宜。“倒捏脊”,讓孩子趴在床上,家長兩手從頸部大椎向腰骶方向提捏,次數3次左右。“拿肩井”,讓孩子坐著,家長用雙手掌根和四指相對用力,提拿孩子的肩井穴,次數3到5次,用力可以稍重一些。
問:小兒咳嗽、鼻塞,具體如何推拿?
答:小兒咳嗽:家長可以讓孩子側方坐在大腿上,一手掌置于孩子胸前(膻中、中府、云門等穴位),另一手掌置于后背上方肩胛骨內側(風門、肺俞等穴位),兩手快速搓揉,以透熱為度,然后從肩胛骨下方向上用虛掌拍打背部。這樣做是為了讓呼吸道內的痰液松動,從而有利于隨著咳嗽排出去。
有的孩子出現連聲咳嗽、痙攣性咳嗽,可以從胸骨上方——天突穴的位置沿著氣管、喉結等處從下往上輕輕揉動,有助于緩解癥狀。
小兒鼻塞、流鼻涕:家長可以點揉孩子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將拇食指置于鼻翼兩側快速輕輕抖動,沿著鼻翼從上向下推按,有利于將粘稠的鼻涕排出體外。
有些孩子不會擤鼻涕,產生鼻涕直接咽回去,這種情況家長也無需過度緊張,吞下的鼻涕、痰液等會經過消化道從大便排出,如果吞下去多了,孩子會通過嘔吐形式排出。
問:康復期如何推拿?
答:讓孩子趴在床上,家長用一手搓其肺俞、脾俞、腎俞、八髎,還可以從下向上捏脊。此后,讓孩子換成平躺姿勢,家長揉其腹部,在肚臍下方氣海、關元等位置輕輕振動一下,或者做艾灸。
張曉東提醒:小兒推拿需要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治療效果和兒童安全。小兒推拿需要反復操作,達到足夠的刺激量方能顯現其效果。根據經驗,體溫在38℃以上的發(fā)熱患兒,建議每天上、下午各行一次推拿,如果發(fā)熱癥狀出現好轉,可繼續(xù)給予推拿??人曰純?,建議每日行一次推拿,如果咳嗽的強度和頻率降低,可繼續(xù)給予推拿。如果患兒推拿后出現咳嗽加重,家長不必過分緊張,有可能是排痰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