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歌劇︽弄臣︾中文版在福州演出

▲94歲高齡的鄭小瑛指揮整部歌劇
臺海網(wǎng)9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嚴昕/文) 鄭小瑛是我國第一位女指揮家,她總說:“陽春白雪,和者日眾。”
94歲的她,依然活躍在舞臺上,組織排練、指揮演出、開辦講座,還不斷創(chuàng)新。
昨天下午,“歌劇《弄臣》中文版鄭小瑛線上會客室”如期上線,鄭小瑛與媒體及粉絲在“會客室”互動聊歌劇,并邀請大家9月10日到廈門嘉庚劇院觀看《弄臣》中文版,讓觀眾用中國的語言享受到原滋原味的歌劇。
“啊!一次嶄新的導賞體驗!原來竟可以如此高效率地與成千上萬的愛樂觀眾交流啦!太好玩啦!
歌劇不能“自我陶醉”,只滿足小部分人的需求。所以,近來一直主張通過“洋戲中唱”,把國外的歌劇,用我們本民族的語言演唱。
時代不同了,經(jīng)過不懈努力,“陽春白雪”最終必將“和者日眾”。”
線上互動、玩直播“90后”的生活滿滿當當
昨天下午,“鄭小瑛線上會客室”開通,首期主題關于“歌劇《弄臣》中文版”,媒體和粉絲代表在線上會客室與鄭小瑛線上互動。“原版歌劇怎么譯配”“歌劇如何普及給大眾”“我們還能看到哪些新的歌劇”……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鄭小瑛在會客室一一耐心解答。
鄭小瑛是個閑不下來的人,“90后”的生活比以前更忙了,排練、演出、講座,日程滿滿當當。91歲,在抖音開設“鄭小瑛工作室”;92歲,指揮演出第77場《土樓回響》;93歲,廈門市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正式注冊。
鄭小瑛愿意接觸一切新鮮事物,有一顆年輕的心。
去年8月,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與抖音直播攜手,為全國觀眾帶來云上歌劇《茶花女》中文版,在線人數(shù)迅速突破300萬。這是鄭小瑛第一次“玩”抖音直播,在兩個半小時的直播過程中,她坐鎮(zhèn)直播間與網(wǎng)友互動,并直呼:“??!一次嶄新的導賞體驗!”
事后,她在朋友圈里寫道:“坐在觀眾席里,耳朵聽著臺上,眼睛盯著手機屏幕上觀眾的各種提問,腦子飛快想出簡明扼要的導賞詞,手指忙亂地點著鍵盤,生怕漏答了一個好問題。原來竟可以如此高效率地與成千上萬的愛樂觀眾交流啦!太好玩啦!”
就在上個月,《弄臣》中文版首次上演,并在@鄭小瑛工作室抖音號同步直播。當晚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超過700萬。抖音直播間評論區(qū)也熱評如潮:“太喜歡鄭先生的講解了”“鄭奶奶辛苦了”“感謝鄭老師為我們打開一扇歌劇之窗”……
倡導“洋戲中唱”執(zhí)棒歌劇《弄臣》中文版
多年來,鄭小瑛一直倡導“洋戲中唱”,希望通過用中文演唱西方經(jīng)典歌劇,讓觀看歌劇的中國觀眾能夠清楚地了解故事內容?!杜肌肥青嵭$鑴∷囆g中心2023年度大戲,由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和福建省歌舞劇院聯(lián)合制作。從籌備、排練到演出近一年的時間,鄭小瑛親力親為,從譯配到合排,全身心投入其中。中文唱詞在周楓譯配的基礎上,由意大利的語言學家薩布琳娜進行重新校對,鄭小瑛修配。同時,鄭小瑛根據(jù)中文的發(fā)音對音樂進行了微調,通過增加倚音的方式,讓演員唱起來更有邏輯重音,也更便于觀眾理解歌詞。
繼8月19日、20日,鄭小瑛親自指揮兩場完整的中文版歌劇《弄臣》獻演福建大劇院后,9月10日,由廈門市文藝發(fā)展專項資金支持,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與福建省歌舞劇院聯(lián)合制作的歌劇《弄臣》中文版,將在廈門嘉庚劇院上演。此次演出由鄭小瑛教授擔任藝術總監(jiān)/指揮,王湖泉導演,老中青聲樂藝術家章亞倫、孫礫、林子豪、王亢、顧文夢等多位活躍在國內外歌劇舞臺上的一線歌唱家們領銜主演,攜手愛樂男生合唱團、福建省歌舞劇院舞劇團、福州海峽交響樂團,以豪華的陣容,“洋戲中唱”的方式,讓觀眾們近距離感受這部西方傳世歌劇經(jīng)典之作。“歌劇是西方的舞臺藝術,剛引進中國時還有中文版。后來,大家都去唱意大利版、法國版、俄國版……這在不少觀眾眼里是‘曲高和寡’,許多人要看字幕才能了解劇情。歌劇不能‘自我陶醉’,只滿足小部分人的需求。所以,近來一直主張通過‘洋戲中唱’,把國外的歌劇,用我們本民族的語言演唱。”鄭小瑛說。
3
獨創(chuàng)“鄭小瑛模式”追求“陽春白雪、和者日眾”
都說“曲高和寡”,鄭小瑛卻堅定地認為,時代不同了,經(jīng)過不懈努力,“陽春白雪”最終必將“和者日眾”。
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這所民辦非營利、能獨立完成歌劇制作的歌劇人才機構,是她人生的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她忙得不亦樂乎,直言喜歡這樣的人生;她志在千里,從未萌生退意。是什么力量支撐她94歲高齡仍活躍在舞臺上?“小車不倒盡管推。”鄭小瑛笑答。
創(chuàng)立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鄭小瑛只有兩個目的:一是對優(yōu)秀的中國民族歌劇進行整理介紹;二是對西洋歌劇的介紹,也就是“洋戲中唱”,“想要打造歌劇精品,尊重原著傳統(tǒng),推動洋戲中唱,服務中國大眾”。
鄭小瑛是對的。演出開始及每一幕前,鄭小瑛會用她標志性的“鄭小瑛模式”,向現(xiàn)場觀眾講述,關于劇情、演員、旋律,甚至最基礎的禮儀。這一“講”,已經(jīng)堅持了半個多世紀,獲得了業(yè)界的廣泛認可并被大量借鑒。如今,聽講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觀眾不僅聽,還做筆記,這讓鄭小瑛十分感動。“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慢慢發(fā)酵,影響到其他省市,讓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進來;也希望更多的青年演員一起做這個事,讓自己的同胞共享西方歌劇的美。”鄭小瑛說,她還有很多事要干,想今年譯配完成《費加羅的婚姻》《托斯卡》中文版,“《托斯卡》是我1962年接觸的第一部西方經(jīng)典歌劇,希望明年能呈現(xiàn)給大家”。
圖片由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