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開良(同安區(qū)汀溪鎮(zhèn)造水村):
推動宋江陣薪火傳承
在汀溪鎮(zhèn)造水村提起宋江陣,總繞不開一個名字,就是江開良。為了鄉(xiāng)村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他默默堅守與奮斗了十余載光陰,推動宋江陣薪火傳承。
2006年,眼見宋江陣隊伍人才大量流失,江開良決心要將宋江陣這項民俗“老傳統(tǒng)”,振興成為造水村的文化“新品牌”。他挨戶走訪、招募隊員,讓一批熟練掌握技藝的老隊員回歸,又吸納一批志同道合傳承宋江陣的新隊員入隊。他爭取村兩委支持,對宋江陣實施了系統(tǒng)性的保護措施。
2008年,在江開良的不懈推動下,宋江陣獲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2012年在汀溪中心小學設立青少年宋江陣傳承基地,讓傳統(tǒng)文化在校園生根發(fā)芽;推動“非遺”進社區(qū),將宋江陣與鄉(xiāng)村廣場舞文化相結合,成為風靡鄉(xiāng)里的特色運動。
在江開良看來,除了表面上的陣法動作,宋江陣代表的俠義文化精神同樣值得傳承。他言之行之,以身作則,當聽聞造水村農田用水存在困難,挺身而出召集村民代表研討推進造水村生態(tài)水系項目建設,幫助募集資金,成功解決一百余畝農田用水問題,以實際行動弘揚了宋江陣俠義文化。
許成績(翔安區(qū)內厝鎮(zhèn)許厝村):
組織編寫閩南童謠獲大獎
許成績在馬巷中心小學校長崗位上,帶著師生們做出過很多成績。他最看重的一項成績,是由他帶隊創(chuàng)編的閩南童謠《歸巢》走向國家舞臺后,摘得全國校園春晚金獎。
執(zhí)教期間,許成績重視思想文明教育,在引導師生堅定樹立“四個自信”的同時,也親身踐行著“文化自信”理念。他傳承、發(fā)掘閩南童謠文化,在馬巷中心小學成立了一支由孩子們組成的閩南童謠民樂團,建設專門用于演奏閩南童謠的音樂廳,讓美妙的閩南童謠響徹校園,推動馬巷中心小學被評為全國特色學校、省特色文藝示范校。
他組織編寫《咱厝的囝仔歌》《博狀元》《歸巢》等多首童謠,精心編排成多場文藝節(jié)目,成功推上國家、省、市各大型晚會演出的臺前。經多級媒體報道后,許成績編唱的閩南童謠,引起較大社會反響,在傳播閩南文化這份答卷上取得優(yōu)秀成績。
如今,許成績已被推選為廈門市閩南童謠非遺傳承人。伴隨著許成績的閩南童謠傳播影響力越擴越大,在他的家鄉(xiāng)許厝村,由許成績創(chuàng)編的作品,成為村里膾炙人口的歌謠。
陳兵(翔安區(qū)內厝鎮(zhèn)新垵村):
做好事不計個人得失
民風淳樸的翔安區(qū)新垵村,一向有著樂于助人、惠及桑梓的傳統(tǒng)。要說到村里最古道熱腸的人,陳兵絕對算一個。提起他,鄉(xiāng)親們都稱贊不已。他的善舉不是一朝一夕的動作,已成為積年累月的習慣。
早在2009年,陳兵聽聞村里成立了教育互助會,就帶頭解囊把辛苦做農活攢下的血汗錢,全數(shù)捐給孩子當助學金,并主動請纓、義務承擔起互助會的日常管理工作。多年來,他和互助會成員積極利用各種渠道發(fā)動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慷慨解囊,共籌資金近30 萬元,幫助該村52名學生圓了大學夢。2016年,“莫蘭蒂”臺風來襲時,他把自家的機動車無償送進村里當物資車,連夜冒雨駕車載著發(fā)電機等設備,輪流送到各個發(fā)射塔,確保整個地區(qū)的通信臨時暢通。
2019年,新垵村遇到數(shù)年難遇的大暴雨,又是他牢牢頂在前面,幫助轉移村里行動不便的老人、孩子……在他身上,這樣的好人好事不勝枚舉。他常年不計個人得失、只知奉獻助人,早已贏得滿村贊許,村民們說,他是新垵的“榜樣”。
黃章猛(翔安區(qū)新圩鎮(zhèn)后埔村):
妙招化解鄰里糾紛
村里有家長里短,也少不了矛盾糾紛。怎樣讓因為矛盾而產生隔閡、沖突的鄉(xiāng)鄰,雙方的心重新牽系回原處?這是后埔村老教師黃章猛退休還鄉(xiāng)以來,最熱心備課的“課題”。
在曾經的后埔村,從小事起爭端,因未能及時化解,而釀成兩家反目成仇的苦果,并不少見。久而久之,一度影響了村子鄰里和諧的風貌,耽擱了齊頭并進的發(fā)展。黃章猛從自身任教經歷中汲取經驗,化用到矛盾糾紛調解,把鄉(xiāng)親們喊到家里來,同飲一壺茶、同話一樁事,在你一說、我一勸間,是非曲直就理清了。
后埔村宗祠重建的時候,村民們各執(zhí)一詞,認為任務分配不均,讓重建項目一度擱淺。黃章猛拿出真作為,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走家串戶勸服村民。他拉村里人重新聚到一起,擺上茶盤子、打開話匣子,開誠布公地擺問題、解難題,成功凝聚起村里的人心,順利讓宗祠重建工程再歸正軌。
如今,德高望重的黃章猛,已成為村民們的主心骨。村子里大小事情,村民都喜歡拜訪他來尋求幫助。黃章猛也同樣盡己所能,為后埔村的和諧文明風貌,做出貢獻。
(文/記者 衛(wèi)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