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三
地點:仙岳路嶼后路路口
寧愿等十分鐘,他也不走天橋
仙岳路嶼后路路口天橋,周圍都是人口居住密集區(qū)。按理,在這樣一個人口密集區(qū)域建造一座天橋,其使用率會高一些。但是,昨天下午四點左右,導報記者在這座天橋上等候了半個小時,僅有6位行人從這座天橋通過。

▲行人橫穿馬路(攝于仙岳路仙岳花園路段)
天橋下,一位奶奶和多位騎著自行車的市民,直接橫穿仙岳路。其間,多輛汽車發(fā)現(xiàn)他們,踩了個急剎車。由于在此地橫穿馬路的市民不少,許多司機停了一會,待行人通過之后方才啟動汽車。
在此地守候期間,導報記者還看到一位準備過馬路的中年人。他站在距離天橋20米的位置,幾次試圖橫穿馬路,都被疾馳的車流逼退到路邊。最終,他在路邊足足等了十分鐘才“鼓足勇氣”走上機動車道……
聲音
加強疏導,必要時進行處罰
修建一座天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花心思修建的天橋在行人眼里怎就成為“擺設”?一些橫穿馬路的市民在面對導報記者的采訪時,避而不語。明明有天橋,可以避開車流,為什么有些人偏偏愛橫穿機動車道?一位退休老人覺得這種現(xiàn)象很奇怪,他認為原因在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識不強,只要有人帶頭,不守規(guī)矩的就會多起來,“交警應該加強疏導,必要時進行處罰”。
為了阻止市民橫穿馬路,許多路口都有文明志愿者對橫穿馬路的行人進行勸導,但效果并不明顯。“關鍵還得靠市民自覺。其實只要多走幾步路,就能安安全全地從天橋過馬路,何必要自己辛辛苦苦地玩‘穿越火線’呢?畢竟車輛不長眼,過馬路是不需要拿命來做賭注的。”交警部門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千萬不要圖省事而忽略了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