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繆斯琦將在個人專場中展示自我。
臺海網9月1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旋轉,跳躍,從白天到黑夜。熱愛,堅守,一晃二十多年。
雖然經歷過艱辛與傷痛,但說起舞蹈,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主要演員繆斯琦只說得出“幸福”二字。本周六,她盼了許久的個人舞蹈專場《我和我的舞蹈》將在小白鷺金榮劇場上演。這是廈門市優(yōu)秀中青年個人文藝資助項目,由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和廈門藝術學校聯(lián)合打造。
一批原創(chuàng)節(jié)目首次亮相
1992年出生的繆斯琦是位寧德姑娘,從五六歲就與舞蹈結緣至今,她一直在舞臺和練功房之間穿梭。
2008年,繆斯琦從廈門藝術學校畢業(yè),加入廈門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原創(chuàng)是繆斯琦舞蹈路上的一份堅持。比如,其原創(chuàng)獨舞作品《站在海天間》獲第五屆福建舞蹈“百合花獎”專業(yè)舞蹈大賽表演金獎,原創(chuàng)獨舞作品《羌云晨露》入選首屆“中國舞蹈優(yōu)秀作品集萃”。
這次的專場也不例外,節(jié)目均為原創(chuàng),且多為首演。專場分為兩個部分。上半場名為“聲·生不息”,是以“聲音”為主題的獨舞作品集錦,分別展示閩南地區(qū)及彝族、傣族、羌族的民族民間舞。其中,閩南舞蹈《竹語傳音》以舞蹈形式展現(xiàn)竹片間的碰撞,凸顯南音魅力;彝族舞蹈《彝聲回響》則以肢體展現(xiàn)彝族煙盒彈指輕敲的樸實清亮;羌族舞蹈《羌云晨露》描繪的是雨聲;傣族舞《月夜獨語》則展現(xiàn)另一種“聲”——心聲。
下半場為小舞劇《海上升明月》。其以惠安女為主要形象,講述人與海的關系。舞劇將現(xiàn)代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傳統(tǒng)的動態(tài)意象相結合,揭示人性的真善美。不過,這次的惠安女有別于以往的形象。繆斯琦告訴記者,文藝作品中,惠安女常給人一種苦悲的形象,但采風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惠安女是幸福的。她們勤勞、樂觀、快樂、美好,而別人看來艱苦的勞動,只不過是她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我們的舞蹈能展現(xiàn)出惠安女鮮為人知、美好的那一面。”繆斯琦說。
設留白盼引起觀眾共鳴
接受記者采訪時,繆斯琦“喊”上了她的兩位好友——雍文勇和何穎。他們是廈門藝術學校的音樂舞蹈課教師,也是繆斯琦此次專場的總導演。
據介紹,這一專場從去年開始籌備,原計劃在今年3月舉行,因疫情而延期。不過,也正是因為疫情,雍文勇、何穎、繆斯琦等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籌備這次演出,不斷調整打磨。
雍文勇和何穎希望,這場演出是為繆斯琦“量身定做”的專場。在他們看來,繆斯琦就是一位可以“從白天跳到黑夜的舞者”,他們想“讓她跳舞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她是誰。”因此,他們給專場取了個不是那么浪漫卻十分扣題的名字“我和我的舞蹈”。
這幾天走臺排練時,臺下有的“小白鷺”看著看著就落淚了。“我們沒有刻意地煽情,舞臺也不華麗,但我們設置了留白,希望觀眾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產生共鳴。”何穎說。
演出將至,在很多人擔心繆斯琦一人跳整場太吃力時,繆斯琦一點也不愁。“我只覺得很幸福,趕上了好時候。”繆斯琦告訴記者,舞者的舞蹈生涯很短,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機會辦個人舞蹈專場。而廈門出臺了《廈門市優(yōu)秀中青年個人文藝項目資助辦法(試行)》,給了他們對外展示自我的平臺、對內自我總結的機會。
“虔誠、熱愛與堅守,讓我的愛,流淌在白天與黑夜歡舞的血液中……”這是主創(chuàng)們給專場寫下的注腳。她和她的舞蹈,將給大家?guī)碓鯓拥捏@喜?本周六起,繆斯琦個人舞蹈專場將在小白鷺金榮劇場連演三天,讓我們拭目以待。(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