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整治交通亂象排除隱患
8月18日早上7點半,正是出行早高峰,濱湖北路路口車流繁忙。海滄交警大隊副大隊長鄭泉海眼疾手快,及時攔下多位騎電動車違規(guī)載人、違規(guī)在電動車上安裝遮陽傘的市民,將他們引導到人行道上進行勸導:“電動車只能載一名未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前后都載人,還騎上機動車道,這太危險了。”“遮陽傘不僅影響行車視線,且相當于產生了額外的力,起風時很容易導致車身失去平衡,造成交通事故。”在一番耐心勸導后,鄭泉海同現(xiàn)場執(zhí)勤的民警一起,幫助市民將遮陽傘拆除。
近日,海滄交警在轄區(qū)5個主要路口開展“圍路”整治行動,對電動車不按道行駛、行人亂穿馬路、車輛超員等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整治,確保發(fā)現(xiàn)一起、糾正一起、查處一起、教育一起,形成強威懾的嚴管高壓態(tài)勢。通過集中教育,推動文明交通入腦入心,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亂象。
打造文明交通環(huán)境,光整治路面亂象還不夠。當下正值暑期,校門口的減速、禁鳴標識是否完善,周邊路面是否存在破損,海滄交警不放過每個細節(jié),針對暑期校園安全交通的“地毯式”安全排查已全面鋪開。同時,海滄區(qū)公安分局、區(qū)道交辦、區(qū)公路局、區(qū)城建市政等部門密切合作,對交通標志標線、隔離護欄、紅綠燈等基礎設施進行排查整治,全力優(yōu)化路網交通組織。
創(chuàng)新舉措探索人性化精細化管理
最近,人車分離“斑馬線”在海滄多個路口“營業(yè)”,行人過馬路再也不用和自行車電動車搶道了,它不僅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也為打造文明交通環(huán)境加分。很快,該舉措被人民日報轉發(fā),成全網熱議話題,一度沖上新浪微博熱搜前三,網友們點贊之余還建議在全國推廣。
實際上,人車分離“斑馬線”正是海滄區(qū)以人性化思維,形成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的一個縮影。導報記者從海滄交警了解到,海滄正探索創(chuàng)設全市首條可變車道。平峰時,這條可變車道只能左轉,但如果出現(xiàn)右轉車流量大的現(xiàn)象,信號指示燈也會啟用引導車輛右轉。接下來,該可變車道將進一步完善提升,增加轉彎延長線,讓群眾出行更為便捷。同時,海滄探索推行交通事故“空地一體化”處置模式,充分發(fā)揮無人機體積小、使用方便、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拍攝取證等優(yōu)點,提升事故處置和緩堵保暢的能力。
全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環(huán)境
家住亞太廣場的張麗娟,是一名家庭主婦,最近她主動到社區(qū)報名參與文明宣導志愿服務。每天早上7點,她便披上紅馬甲,在濱湖北路海林路口勸導行人遵守文明交通行為。“城區(qū)文明,需要住在這里的每一個人共同參與,共同守護。”她說。
和張麗娟一樣,熱心于維護城市文明交通環(huán)境的身影遍布在海滄的大街小巷。昨日下午,40名親子志愿者與10名義務交警一起,在阿羅海城市廣場馬路兩旁勸導不文明行為。此外,每個周六,紅裙子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都自發(fā)走上街頭,在十字路口為來往車輛和行人指引交通,推動形成文明禮讓、安全出行的良好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