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評分標準來啦!

近期,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細則調整逐步在全市開展, 市垃分辦從2020年8月1日起正式執(zhí)行新的暗訪考評評分標準。五大類低值可回收物,應放入藍色可回收物桶,相應的分類宣傳和督導工作已經提前開展。
背景
先跟小編
一起來了解下
什么是低值可回收物
根據(jù)《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低值可回收物共分為五大類, 分別是廢玻璃、陶瓷類、廢塑料、廢紙、廢紡織衣物等。

■藍色可回收物桶上貼著分類指引
低值可回收物
顧名思義
就是可以回收但加工價值低的物品
如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玻璃瓶等。由于加工價值低,企業(yè)缺乏動力回收低值可回收物,導致大量低值可回收物被當成其他垃圾處理,加重了垃圾處理的負擔。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等,原來都被作為其他垃圾,現(xiàn)在則要投放至藍色可回收物桶。此外,市民投放牛奶盒、飲料盒前,請把盒內剩下的液體倒掉;投放一次性餐盒前,請把里面的剩菜剩飯倒入綠色的廚余垃圾桶內。
那么
廈門現(xiàn)在低值可回收物分類工作
開展得如何?
走訪15個小區(qū)
11個已開展低值可回收物分類工作
日前,記者隨機走訪島內恒通花園、東盛花園、福達里、玫瑰園、武夷嘉園、新港廣場等15個小區(qū),其中有11個小區(qū)已經開展低值可回收物的分類工作,垃圾分類投放點的藍桶均能看到數(shù)量不等的餐盒、快遞包裝等低值可回收物。部分小區(qū)還在藍色可回收物桶外面貼上了醒目的新分類方法,提醒市民準確投放。

■垃圾分類督導員檢查生活垃圾是否分類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