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7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肺癌號稱癌中之王,得了晚期肺癌是否意味著被判了死刑?對此,阿玲(化名)最有發(fā)言權(quán)。她2006年確診晚期肺癌,從此開始接受靶向藥物治療。日前,她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復查,身體狀況良好。醫(yī)生表示,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治療方式的興起,晚期肺癌逐漸成為一種慢性病,特別是廈門在全國率先落地“4+7”藥品集采后,部分肺癌靶向藥物價格斷崖式下降,越來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有望長期存活。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主任葉峰介紹,去年3月,廈門市成為全國首個落地“4+7”藥品集采和使用的城市,廈門市民可在各試點公立醫(yī)療機構(gòu)用上質(zhì)優(yōu)價廉的中選藥品,一些昂貴的藥品價格斷崖式下跌,比如阿玲使用的靶向藥物易瑞沙。易瑞沙開啟了靶向治療先河,用于治療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癌患者,被稱為“神奇的小藥片”,讓晚期肺癌患者存活時間從平均6個月延長至42個月。易瑞沙2006年剛上市時1片550元,一天1片,一個月就要一兩萬元,后來降至每月六七千元,推行集采后每月花費更是降至1600多元,醫(yī)保報銷后,患者自付費用僅200多元。“這個藥物對歐美人種效果不理想,但對中國患者療效明顯,尤其是不吸煙的女性患者,因為EGFR基因突變約占我國晚期肺癌患者的40%到60%。通過集采,滿足治療條件的晚期肺癌患者一天只花8塊錢就能用易瑞沙治療,比治高血壓還便宜,而且吃了藥也沒明顯癥狀,該旅游去旅游,該上班就上班,就像帶著慢性病生活。”
葉峰說,廈門是藥品集采的排頭兵,這個模式已經(jīng)從廈門拓展到全省甚至全國,廈門老百姓是最早一批獲益人群。“從去年3月至今,廈門已有上千名晚期肺癌患者享受到價格低廉的易瑞沙靶向藥物治療,避免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希望藥品集采范圍能夠進一步擴大,讓更多優(yōu)質(zhì)藥品,特別是一些昂貴的原研藥,價格真正降下來,讓更多患者獲益。” (記者楚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