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3月2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19日早上7時,廈門首條靈活公交線路試運行。這輛公交車從梧村車站出發(fā),經廈禾路、文園路、鎮(zhèn)海路、鷺江道、廈禾路、思北、湖濱南路,到蓮坂外圖右轉廈禾路,再回到梧村車站。與常規(guī)公交線路不同,這條線路專走客流較為集中的站點,串起19路、30路、96路及10路等4條線路的高峰區(qū)間。

19日,廈門首條靈活公交線路試運行
這種新的運營模式,是廈門城市公交綜合智慧系統(tǒng)科技示范工程落地試點的組成部分。據廈門公交集團介紹,該示范工程已獲交通運輸部批復。該工程緊扣智慧交通主題,探索公交運營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成果和成功經驗,以提高公交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靈活公交是“需求響應型公交”在中心城市運行的一種新嘗試。車輛外部與常規(guī)公交無異,車內多裝了兩塊液晶顯示屏,上面顯示線路名稱、首末站及中間部分站點信息,可換乘地鐵的站點還專門標有地鐵的標識。靈活公交是基于大數(shù)據分析技術,分析常規(guī)公交線路站點的流量、流時和流向,把客流集中的站點重新串起來的運營模式。
“通俗地說,哪里乘客多,公交車就去哪里載客。”廈門公交集團公交子集團副總經理張清輝說,“一條靈活公交線路可以串起多條線路的高峰區(qū)間。根據大數(shù)據分析,目前廈門試運營的靈活公交車每完成一個運營任務約2小時,沿途乘客需求量約在3000人次左右。”張清輝告訴記者,靈活公交線路非常適合廈門島內公共出行的特征,即短途多、集中出行多。19日起,廈門公交集團首批3輛公交車肩負起靈活公交線路試運行的任務。按計劃,本月底將投入10輛,7月1日前投入80輛,年底前投入150輛。
【名詞】
城市公交綜合智慧系統(tǒng)科技示范工程
廈門城市公交綜合智慧系統(tǒng)科技示范工程基于城市交通復雜多變的龐大系統(tǒng)開展整體優(yōu)化和精細運營。它是將多元交通工具全部整合在統(tǒng)一的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基于數(shù)據的共享服務原理,運用大數(shù)據技術進行資源配置優(yōu)化、決策,建立無縫銜接的、以乘客為核心的交通系統(tǒng),并使用移動支付的新方法,提供符合出行者需求的,更為靈活、高效、經濟的出行服務,即建立城市公交“出行即服務”模式。
【小貼士】
首批測試車途經站點
1、19路區(qū)(梧村車站→金榜公園→文灶→文塔→將軍祠→一七四醫(yī)院→一中→實驗小學→第一醫(yī)院→雙十中學鎮(zhèn)海校區(qū)→婦幼保健院→海濱大廈→輪渡公交場站)
2、30路區(qū)(輪渡公交場站→開禾路口→思北路口→角濱路口→十一中→濱南美湖路口→非礦→濱南中山醫(yī)院→閩南大廈→湖濱中學→湖濱四里→綠家園小區(qū)→蓮坂外圖書城)
3、96路區(qū)(蓮坂國貿→梧村車站→金榜公園→文灶→后江埭→公園東門→公園東路→實驗小學→第一醫(yī)院→雙十中學鎮(zhèn)海校區(qū))
4、10路區(qū)(婦幼保健院→海濱大廈→輪渡公交場站→開禾路口→思北路口→角濱路口→十一中→濱南美湖路口→非礦→濱南中山醫(yī)院→閩南大廈→湖濱中學→湖濱四里→思明法院)
(記者林施赟、通訊員林承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