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90后請纓爸媽很支持
本報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陳莼通訊員李琪彬)日前,市中醫(yī)院收到馳援武漢的手術室同事陳威楊發(fā)來的一張照片——他正在為神經(jīng)外科護士藍曉薇剃頭。“剃頭時我手在抖,看她也是眼淚在打轉(zhuǎn)。”陳威楊說。
藍曉薇是一個典型的90后,個性、獨立、美麗、善良,還是個客家姑娘,早在疫情發(fā)生時,科里就已經(jīng)有多名護理人員主動請纓,希望能夠去前線支援,藍曉薇也多次表示如果有需要她可以去支援,不管是杏林,還是武漢。2月9日凌晨,護士長接到要派人啟程前往武漢支援的通知時,最先想到藍曉薇,立即給她打了電話,她立即答應了。“她平時工作非常認真,業(yè)務能力很強,我相信她一定能做好每一步防護,保護好自己,同時能夠體現(xiàn)我們神經(jīng)外科護理水平。”護士長說。
出發(fā)那天藍曉薇才告訴了爸爸自己要去武漢,爸爸媽媽表示很支持她。但是她有點擔心住院的奶奶,年前上班的時候,她在打電話時哭了,因為聽到了奶奶中風的消息,雖然她很想回去探望,但是接下來就是夜班了,護理的工作崗位“一個蘿卜一個坑”,為了不給其他人添麻煩,她還是告訴護士長自己不需要回去。
去武漢之前,藍曉薇才剛剛剪短了頭發(fā),但是到了武漢投入到戰(zhàn)斗后,她還是決定都剃掉,理由是“每天洗幾次頭發(fā),我的頭發(fā)又很多,不容易干”。聽到藍曉薇要將頭發(fā)剃光,護士長掉淚了,反而是藍曉薇安慰道:“我剃光頭也會很好看的。”
故事2
貼心手繪漫畫增強患者信心
本報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劉蓉通訊員邱麗莎)“待春暖花開,廈門鼓浪嶼歡迎你!”“待陌上花開,你帶我去看櫻花可好?”每天三餐,廈門醫(yī)療隊一隊在武漢同濟醫(yī)院光谷院區(qū)負責的病區(qū)患者,都會收到隨餐點附送的貼心手繪漫畫。這是廈門醫(yī)療隊一隊5組的護理組長、廈門市第五醫(yī)院護士張巍手繪的漫畫。
身為組長的她在護理工作中總是想方設法開導患者,鼓勵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積極向上又愛畫畫的她,利用水筆和便利貼,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制作了一系列給患者加油打氣的手繪漫畫,舒緩患者的焦慮情緒。“有患者在收到后,就向我們提出疫情過后,要到廈門美麗的鼓浪嶼游玩。”她說。
張巍介紹,便利貼是廈門市第五醫(yī)院隨物資一起寄來的,分發(fā)給各組很快就用完了,她想了一個辦法,直接將畫好的便利貼彩色復印,患者實時能感受到醫(yī)護的鼓勵。
【前線日記】
廈大附屬中山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護士曾淑敏:
愛人檢修的飛機載著我奔赴前線
老公,今天是我來武漢的第六天,我在這邊一切都好,請放心!
這里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出發(fā)當天,我才知道乘坐的航班正是你昨日所檢修的飛機,更讓我安心許多,感覺你一路在為我們保駕護航,8767的機組人員也一路為我們加油打氣,貼心服務,讓我們信心倍增!昨日廈航又為我們緊急運輸生活物資,保障我們衣食無憂,福建就是我們堅強的后盾!請相信我們一定會早日戰(zhàn)勝病毒,平安歸來!
2月14日是我第一天上崗,我有一絲緊張。病房外,武漢同濟醫(yī)院的老師在門口一遍又一遍地檢查我們的防護服穿戴是否完整,一直在囑咐我們,交代我們注意事項,這是媽媽式的嘮叨呀,好親切!她們把工作交接好,才放心我們下臨床。
我進病房正準備要向患者自我介紹時,阿姨就開口了:“我知道你們是從廈門來的醫(yī)務人員,辛苦你們了,你們是偉大的!武漢人民需要你們!”一邊說還一邊為我們豎起大拇指點贊,這么溫暖親切有力的話,讓我內(nèi)心深處一股熱流涌上,我趕緊對她說:“阿姨,你不要這么客氣,這是我的工作,大家一起加油,共同渡過這次難關,以后我還要來武漢吃熱干面呢!”此次來,我真的感受到武漢人民的熱情與善良,每次進去操作完,每個患者嘴里都會對我們說一句,辛苦了。有他們的鼓勵,我們更加有信心戰(zhàn)勝病毒!
感謝戰(zhàn)斗在一線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來這里的每一天,我都因為各種很小的事情,感受到武漢精神!大家都是溫暖的中國人,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