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瘋狂轉發(fā)的同時,市民也將此倡議付諸于行動之中。昨日上午,在海滄阿羅海城市廣場,導報記者看到,不用現場志愿者提醒,通過“i廈門”預約前來購買口罩的市民,已自覺排出人均距離1米的隊伍,就像大家早已形成的默契。“疫情防控就得從細節(jié)入手,海滄發(fā)出的這份倡議特別及時,眼前的一米距離,也讓大家感到格外放心。”在現場購買口罩的市民陳琳說,特殊時期,一米距離,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還折射出了海滄人在非常時期的高度自律和文明素養(yǎng)。
企業(yè)“隔離就餐”員工吃出高考感覺
隨著企事業(yè)單位陸續(xù)復工,如何嚴格地做好隔離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實際上,在一米距離倡議之前,海滄已未雨綢繆,提早為企業(yè)謀劃了健康管理體系,組建15個企事業(yè)團體健康服務組,指導企業(yè)依照11條復工條件要求操作。如今,在海滄企業(yè)內,保持“一米距離”的文明行為,已滲透至車間、食堂、宿舍等各個場所,企業(yè)的科學防疫,已為海滄市民形成了示范作用。
導報記者在廈門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看到,辦公區(qū)并沒有像以往一樣完全坐滿,員工之間工位距離相隔3米以上。項目經理陳志炎介紹,為保證返崗后的防控工作,已安排部分非生產人員于海投大廈臨時辦公室工作,通過保持距離,最大限度保障員工安全。
不少企業(yè)食堂的“隔離就餐”模式,讓人吃出了高考的感覺。在赫比精密塑膠有限公司,原本熱鬧的食堂,變得特別安靜,員工錯峰就餐,餐桌上還加了擋板做防護,就餐時,不僅沒有面對面、肩碰肩的現象,相隔也超過1米。
持續(xù)宣傳引導讓“一米線”成保護線
昨日是廈門首批公園恢復開放的首日,海滄8個公園同步開放。導報記者看到,市民入園都佩戴了口罩,自覺監(jiān)測體溫,并在游玩時主動拉開彼此距離。
“接下來,海滄的8個公園將通過在園區(qū)張貼倡議書、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放倡議書等形式開展宣導,并派出志愿者在現場加強引導,幫助游客樹牢‘一米線’意識。”海滄城建集團園林公司維護部經理粘敏默表示。
導報記者從海滄區(qū)了解到,為了讓倡議內容更加深入人心,將文明行為成為常態(tài),接下來,海滄區(qū)將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踐行“一米”倡議,讓村居、公園、商超等都動起來,發(fā)揮廣播、大喇叭等宣傳載體功能,采用閩南話、普通話雙語模式,大力宣傳。同時,充分發(fā)揮志愿者作用,深入村居、公園等公共場所開展文明宣導,引導市民自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此外,在海滄的各個醫(yī)院、銀行等易出現排隊的場所,也將施畫“一米線”,方便市民群眾有序排隊,在行動中形成自覺,加強對這條“保護線”的認識和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