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信
我們一家三口來自湖北宜昌,臘月二十九和朋友在貴陽轉(zhuǎn)機來到廈門,原定于初四飛回宜昌。到了廈門以后,湖北情況急轉(zhuǎn)直下,武漢封城,宜昌三峽機場停飛,我們也被滯留在了廈門。這是我們首次在外過年,出門的計劃提前幾個月就安排了,沒有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配合一級響應(yīng),廈門市政府安排我們統(tǒng)一住到了定點安置酒店。
起初,我們也是有情緒的。畢竟我們都帶著寶寶,這種心情只有當過父母的人才能理解。
到了酒店以后,工作人員給我們消毒,測量體溫,安撫我們的情緒。前臺帥氣的小伙子,特別溫暖,態(tài)度和藹。前臺的美女服務(wù)員也不辭辛勞,一遍一遍給我們做解釋。于是我們就安心住下了。
第二天,酒店安排了方便面、水果等各種免費的食物,還貼心地準備了書籍和鼓浪嶼特產(chǎn)。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貼心地準備了玩具,還有給寶寶準備的套餐。這對于一個三歲兒童的媽媽而言倍感貼心。寶寶有了小飛機,小玩偶,可以安安靜靜呆著了。我們把這一切拍照發(fā)給家里的老父母看,父母也非常感動。
以后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樣的感動。我碰到了和我們一樣滯留的人員,她們剛剛從巴厘島過來,也回不去湖北。她們緊張地問我,這里會不會不安全,還在旁邊服務(wù)的前臺小伙子說了一句話:我們工作人員都不害怕,咱們都共同面對。我聽后特別震撼,特別感動。廈門這方好水土,養(yǎng)育了愛心、包容而富有情懷的廈門市民。我心想,等回到講臺,我要給我的學(xué)生講這些細節(jié)。
總之,感謝酒店,感謝廈門政府,在關(guān)鍵時刻,在突發(fā)事件中,對我們的關(guān)懷和溫暖。雖然湖北現(xiàn)在處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中心,但是作為湖北人,我依然很有信心,相信政府,相信國家會幫助湖北共渡難關(guān)。
這次奇特的旅行經(jīng)歷,讓我更加喜愛廈門這個城市。以后定會再來。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吳君寧沈彥彥
日前,來廈門旅游卻因突發(fā)疫情而滯留的湖北媽媽,將一封寫在電子便簽上的感謝信交給廈門定點安置酒店,信里記錄了她們一家在酒店生活的點點滴滴,里面有遺憾,也有理解和支持,更被廈門各方滿滿的溫情和關(guān)愛所打動。今日,記者就為您講述這封信背后的故事。
這篇感謝信沒用手寫,而是加上圖片編在了手機里。這位來自湖北的游客是一名三歲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語文老師,她喜歡隨手記錄感動,用心拍下每一個細節(jié),包括送來的物資、酒店服務(wù)人員等,并發(fā)出了這篇感謝信。“這些都是灰暗日子里的美好色彩。”她說,將路上的感動記錄下來,等回到講臺上,要分享給她的學(xué)生們。
滿懷感動的不僅是這位湖北媽媽。記者最近走訪酒店了解到,今年春節(jié)因各種原因滯留在廈門的許多游客,都深切感受著廈門人的溫暖。
1月25日,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天。因滯留無處可去而被安置在定點酒店的湖北游客們,收到了來自廈門滿滿的新春祝福。暖心話語的明信片、寓意“向陽而生”的愛心日光祈福簽被放在房間床頭;思明區(qū)社會心理援助志愿服務(wù)隊為他們在線開展心理疏導(dǎo);餡餅、牛奶、水果、兒童玩具等酒店節(jié)前采購的年貨物資一一拿出來免費送給游客,還包括愛心機構(gòu)單位的捐贈物資。
連日來,許多接待湖北游客的酒店工作人員已多日加班沒有回家,他們對于游客提出的合理需求均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除了每天必做的體溫檢測和消毒外,他們還通過發(fā)放口罩等實際措施防控疫情,全力配合做好后勤保障。
“我們希望游客遠在異鄉(xiāng)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有個舒心的居住環(huán)境,放松心情,共同防抗疫情。”酒店工作人員說,“不是不怕生病,只是責(zé)任讓我們無法回避。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擔當讓我們舍小顧大。”
減少交談,但交流不斷。湖北游客們用手機便簽及交流軟件與服務(wù)員們交流,給服務(wù)員講路上的見聞和對廈門的印象。有需求,服務(wù)員則為他們“跑腿代購”、幫他們送飯;小孩哭鬧,服務(wù)員送上玩具和糖果;每天送上水果,介紹廈門特色,送上廈門特產(chǎn)……游客們都說,廈門是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城市。(廈門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