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碰撞】
志愿團隊各展絕活便民項目深受歡迎

湖明小學學生志愿者現(xiàn)場分享閱讀心得,獲市民點贊。

廈門環(huán)保志愿者聯(lián)盟的志愿者教孩子們廢紙再造。
手機維修、專注力測評、法律咨詢、應急救護技能、防范電信網(wǎng)絡詐騙宣傳、義剪、義診、測血型……志愿服務團隊各展絕活,現(xiàn)場人氣火爆。當天,30家志愿服務團隊組成的強大陣容,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惠民便民項目。
“浸泡廢紙、打成紙漿、套上模具、取出紙漿,再用機器烘干,15分鐘的操作就能讓廢紙變成新紙。再造的新紙可以用來拓畫、寫字等,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跟著廈門環(huán)保志愿者聯(lián)盟成員的解說示范,孩子們爭相體驗廢紙再造的神奇。
從烘干布上撕下一張全新的再生紙,9歲的卓恒興奮地拿給媽媽陳玲,“太神奇了,廢紙變成了新紙。這就是資源再利用。”陳玲點贊活動的用心,“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學習技能,讓孩子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每一屆志愿服務文化節(jié)的主題都不一樣,便民惠民項目是市民近距離感受志愿服務團隊理念和文化的最佳平臺。在享受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市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志愿服務的精神內涵。
“母子倆參加思明區(qū)志愿服務文化節(jié),兒子學習打救命繩結、使用除顫儀;媽媽學習心肺復蘇,報名文物宣導志愿者。”當天上午,市民高萍萍參加活動后,圖文并茂地在朋友圈分享她和兒子的喜悅收獲。
住在廈港街道的高萍萍是一名律師,來廈門已經(jīng)20多年。曾經(jīng)參加過幾次思明文物游的她,被思明區(qū)的文化底蘊深深吸引,于是也想加入文物宣導志愿者隊伍,用自己的力量為文化傳承做貢獻。
一群學生忙碌的身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我要向大家推薦一套《神奇校車》系列圖書……”在思明區(qū)教育局教師志愿者服務隊展臺,9歲的湖明小學學生黃淵宇翻閱書籍,熱情推介。
此時,市民陸啟珠邊看邊錄視頻,一旁的女兒聽得十分認真。她說:“這是孩子們之間的思想交流碰撞,相信女兒會受到啟發(fā)。”
湖明小學副校長謝艷玲介紹,帶著書香校園的特色,學校組織8位名師和4位學校大隊委員,和市民分享書香家庭建設小妙招。謝艷玲說,這場活動將讓孩子們更加懂得分享知識、共同進步的快樂。
【形式鮮活】
現(xiàn)場變身主題公園吸引市民爭相打卡

志愿服務文化節(jié)現(xiàn)場人流如潮。
一張精心設計的“思明區(qū)志愿服務文化主題公園”手繪地圖、三種不同玩法的游戲,吸引一撥撥市民打卡,徜徉在參與志愿服務的無限快樂中。
當天的現(xiàn)場,隨處可見親子檔。這場設在中山公園的志愿服務文化節(jié),巧妙地將公園變身為志愿服務文化主題公園,通過打卡增強活動的互動性,鮮活的形式讓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
志愿服務展位打卡通關、志愿場景邀您合影、科技互動區(qū)體驗智能志愿場景……每一種互動都吸引眾多市民參與,游戲結束后,還能在現(xiàn)場兌換精美禮品。
手拿手繪地圖,7歲的王穎萬紅一個個展臺看過去,邊參與垃圾分類、了解心肺復蘇等活動,邊在現(xiàn)場蓋章,顯得十分興奮。爸爸王帥跟在后面笑著說:“用打卡蓋章的形式,串起主題公園的各個展位,十分有趣,形式創(chuàng)新,也很親民。孩子們更有積極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