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盒受到一些年輕人特別是女性的喜歡。

■盲盒實體店進駐商場。
臺海網(wǎng)10月9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最近,“盲盒”一詞頻繁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所謂盲盒,是因為在沒被拆封前,玩家永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玩偶。真正讓盲盒進入大眾視野的,不是其設計、題材,而是價格的非理性上漲。閑魚(網(wǎng)絡二手交易平臺)在今年年中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過去一年有30萬盲盒玩家通過平臺進行交易,盲盒月發(fā)布量增長320%。
在廈門,也有不少的盲盒玩家,其中以女性為主。
從線上玩到線下 廈門愛好者僅微信群里就有四五千人
90后賴雨琳在2015年就開始喜歡上盲盒。那時,廈門還沒有盲盒實體店,她更多是選擇在淘寶上購買,或者是在閑魚上和其他愛好者交換。幾年下來,她在買盲盒上投入了上萬元。她說:“我覺得自己是相對理性的,投入符合我的收入。”
去年以來,廈門陸續(xù)出現(xiàn)了多家盲盒主題店,萬象城的泡泡瑪特,寶龍一城和SM城市廣場的酷樂潮玩門店,此外廈門部分書店、影院里也有盲盒在賣。泡泡瑪特還在SM二期等地推出盲盒機。有了實體店,賴雨琳有時也去實體店買盲盒。賴雨琳估算了一下,她的盲盒增值部分并不是像網(wǎng)上講的那么夸張,“投了1萬多元,現(xiàn)在大概值2萬多元,整體升值一倍是有的”。
這些年下來,賴雨琳加了不少廈門的盲盒收藏交流微信群。“廈門幾乎大一點的盲盒群,我都有加進去。”她說,每個群都是500人的,而且都是廈門的,如果忽略重復的人,光是這些群就有四五千人。“玩盲盒的女生居多,多數(shù)人并不會一擲千金去買”。
80后的陳小依也喜歡盲盒。她的第一個盲盒是朋友送的,那天,她有些不開心,拆開盲盒后,心情馬上好起來了。之后,射手座、小廚師、愛神丘比特、愛吃的蘿卜……她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收集。她說,自己不是為了買全整套的而去收集,而是習慣在開心或者不開心的時候,隨機抽取一只。
林女士是廈門一家公司的總經(jīng)理,她辦公室里2米高的書柜放滿了自己買的盲盒。這些年來,她在盲盒上投入不菲,但仍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