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島交通
大橋長隧筑通途
架起發(fā)展快車道
【2019年】

杏林大橋(左起)、廈門海堤、廈門大橋以及遠處的集美大橋“同框”,氣勢恢宏,蔚為壯觀。王火炎航拍器攝
臺海網(wǎng)9月30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早期只有一條海堤的廈門,在20年內(nèi)開通了五大出島通道,即:1991年12月19日通車的廈門大橋,1999年12月30日通車的海滄大橋,2008年7月1日通車的集美大橋,2008年9月1日通車的杏林大橋,2010年4月26日通車的翔安隧道。至此,“四橋一隧”格局形成,促進了經(jīng)濟特區(qū)的建設(shè)發(fā)展,為加快推進島內(nèi)外一體化建設(shè)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在建設(shè)進出島跨海通道的過程中,廈門創(chuàng)下了“中國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橋”“中國內(nèi)地第一條海底隧道”等閃亮紀錄。
2008年8月31日,全國第一個實施高架橋的快速公交系統(tǒng)——廈門快速公交(BRT)正式開通,具有促進島內(nèi)外居民共享廈門建設(shè)成果的深遠意義。
2017年12月31日,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其中,全國獨有的“海景車程”讓所有乘客雀躍不已。廈門“駛?cè)?rdquo;地鐵時代,對于加快跨島發(fā)展,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李惠萍
【上世紀50年代】

廈門海堤
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廈門海堤全長5032米,又稱“十里長堤”,為1957年4月廈門島通火車打下基礎(chǔ)。李開聰攝
【1991年】

廈門大橋
1991年12月19日,廈門大橋通車,這是當時全國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橋,全長達2070米。翟培富攝
【1999年】

海滄大橋
1999年12月30日,海滄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將廈門島和海滄的陸路交通由30多公里縮短為6公里。該橋為世界第二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圖為通車當天的海滄大橋。鄭憲攝
【2008年】

杏林大橋
2008年9月1日,杏林大橋正式通車,這是我市目前最長的跨海大橋。圖為杏林大橋通車典禮。王協(xié)云攝
【2009年】

BRT
2009年7月,BRT正在運營。快速公交系統(tǒng)于2008年8月31日開通,如今已從最初的3條線路增至9條線路。王火炎攝
【2010年】

翔安隧道
2010年4月26日,中國內(nèi)地自行設(shè)計建造的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正式通車,廈門島與翔安區(qū)的車程由一個多小時縮短至十來分鐘。李鸞漢攝
【2017年】

廈門地鐵
2017年12月31日,廈門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廈門“駛?cè)?rdquo;地鐵時代。圖為當年10月6日地鐵1號線開通體驗式運行,列車行駛在廈門島至集美跨海段的迷人海景之間。黃少毅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