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7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上周,有155名市民誤入騙局,其中6人被假冒銀行客服詐騙,32人被網(wǎng)上貸款詐騙,29人因兼職刷信譽被騙。有騙子打著銀行的旗號,以“代辦信用卡”“提升信用卡額度”“信用卡逾期未還款被凍結(jié)”等名目,騙走18名市民共11.6萬元。今天上午,市反詐騙中心向記者透露了相關(guān)案情。
點了騙子發(fā)的鏈接 銀行卡里的錢被扣走
5月4日晚上,小李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發(fā)來的代辦信用卡的短信,并附有申請鏈接。小李一看短信開頭顯示“××銀行”,于是點擊了短信鏈接,填寫了手機號碼和自己名下的銀行卡卡號。很快,他就收到一條“快捷支付”驗證碼短信通知,把驗證碼填入鏈接頁面后,就收到銀行卡被扣款2000元的短信通知。
和小李同樣遭遇的還有小王,只不過小王收到的短信是“提高信用卡額度”的。他與“客服”聯(lián)系后,對方要求“核實信息”。小王向?qū)Ψ教峤涣诵庞每ǖ挠行?、卡后三位?shù)和兩次驗證碼,隨后他收到銀行發(fā)來的扣款短信,合計9998元。
反詐騙中心民警說,上周有12名市民被冒充代辦和提額的騙術(shù)騙倒。騙子不再簡單以“辦理貸款發(fā)放需要提供保證金”“手續(xù)費”等借口讓受害者匯款了,而是通過套取受害者銀行卡等個人信息,直接轉(zhuǎn)走受害者銀行卡內(nèi)的金額。
擔心被列入違約黑名單 輕信“客服”能解凍
前不久,市民楊先生接到一條短信,指名道姓告訴他,因其信用卡違約欠款將被列入黑名單,讓楊先生致電“客服”解凍。
楊先生確實有一張該行信用卡,于是趕緊打短信提供的“客服電話”,對方告訴他信用卡已經(jīng)被凍結(jié),要解凍必須向自己名下的一張銀行卡存入與額度一致的錢款,以便“驗證還款能力”。
楊先生趕緊給儲蓄卡轉(zhuǎn)了10000元,之后“客服”又稱銀行要驗證楊先生賬號的“安全性”,索要了他手機收到的短信驗證碼。就在楊先生交出驗證碼后,他就收到了銀行的扣款短信。
據(jù)了解,上周和楊先生同樣被騙的有6人。
【鏈接】
能叫出你名字的未必是熟人
市反詐騙中心民警提醒,上周發(fā)生的18起冒充銀行向市民發(fā)送詐騙短信的警情中,短信號碼基本上都是以“106”開頭,并且都自稱某某銀行工作人員,少數(shù)短信能準確說出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警方提醒市民,收到此類詐騙信息時,應立即與銀行官方客服電話聯(lián)系,不可點擊短信內(nèi)預留的號碼或鏈接,更不能透露手機收到的短信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