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1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毅彬 通訊員 洪恒亮 實習生 鄧雯)同學們,“施老師”喊你們來學工處報到……咋回事?日前,廈門多所高校的學生向校方反映,均收到了“學工處施老師”的短信,短信中將其一頓批評后,讓學生隔天去學工處報到,接受處理。
廈門市反詐騙中心預警:這是騙局!
多名學生接到短信讓到“學工處”報到
小王是廈門一高校的大三學生,前日中午,他收到一條短信,是“學工處施老師”發(fā)來的,短信上說,校領導“隨期”(錯字,應為“機”)監(jiān)控檢查,發(fā)現(xiàn)小王“課上多次玩手機、睡覺”,讓他隔天18點到學工處“報道”(錯字,應為“到”),學習學生手冊。短信最后說,“否則將給予警告及通報批評處分”。
盡管有語病和錯字,小王還是有些忐忑,自己從來都遵守校紀校規(guī)。“我覺得是不是老師發(fā)錯了。”困惑的他立即聯(lián)系學工處老師。這一問真相大白,學工處老師說,當天接到了幾名學生的類似反映,而學工處并沒有向學生發(fā)送任何短信!
校方立即將情況向警方反映,廈門市反詐騙中心了解情況后判斷,這是詐騙短信!并發(fā)出防騙預警,提醒學生朋友千萬別被這個“施老師”給騙了。好在,接到短信的學生無人受騙。
警方介紹,短信內(nèi)容明顯有漏洞,很明顯地出現(xiàn)了兩處錯別字,短信欺騙性降低了不少。
警方分析 這是騙局“施老師”接著這么干
那么,該短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民警分析,騙子的“后續(xù)操作”套路很可能就是“冒充親友領導”詐騙。
一旦學生回復諸如“收到”、“一定準時到”,那么騙子第一步便博取了信任;
當約定的時間到來前,騙子很可能會直接撥打該學生的手機,讓學生先不要到學工處,理由很可能是“我辦公室現(xiàn)在有其他老師”、“我在開一個很重要的會議”等;
不一會,“施老師”可能會撥第二通電話,直接以“要給領導包紅包”“你表現(xiàn)那么不好,我要處分你”等理由,向學生提出轉賬匯款的要求。
警方提醒,接到此類短信,學生要提高警惕,第一時間與老師或同學核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