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歌的白頭鵯。林瑞奇攝

-絲光椋鳥準備開“演唱會”。彭志偉攝
臺海網(wǎng)4月10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目前的廈門正是這樣一種景象。有人很納悶:它們嘰嘰喳喳咕咕嚕嚕的到底在說什么???有人很“煩惱”:想睡個懶覺都睡不成,它們咋就不善解人意呢?有人很好奇:只聞其聲未見其影,叫的都是些什么鳥呢?
【困惑】
鳥兒每天都這么叫,難道不休息嗎?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家住蓮花玉荷里的王女士,每天都在鳥鳴聲中醒來,“鳥兒有可能藏在樓下的大樹里,也有可能就站在窗沿上,反正是看不見,每天都環(huán)繞在鳥兒的叫聲中,這聲音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偶爾想睡個懶覺也睡不成,它們咋就不善解人意呢?”王女士笑著說,鳥兒就沒想過要休息一下嗎?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幸福的煩惱”。
市民陳先生的煩惱要大一點。他說,夜里鳥兒的鳴叫聲有點吵人,凌晨三四點叫,清晨五六點叫,天亮了也叫,仿佛一波又一波的奏鳴曲,不停歇,吵得人睡不著覺。
【釋疑】
它們也有早高峰,5至7點叫得最歡
廈門觀鳥協(xié)會會員陳浩說,其實鳥叫聲凌晨三四點是比較少的,最活躍的區(qū)間是早上5:00—7:00左右,這是鳥兒們覓食求偶最活躍的時段,可謂“早高峰”。
不過也有晚上叫的。比如前段時間,自然家園小區(qū)的不少居民被晚上準時響起的“口哨聲”驚醒,后來請教觀鳥愛好者,才發(fā)現(xiàn)聲音是八聲杜鵑發(fā)出的。
廈門觀鳥協(xié)會秘書長陳躍生說,有些鳥兒選擇晚上或者傍晚的時候叫。除了杜鵑,還有夜鷺、貓頭鷹等。在翔安香山公園,晚上常常能聽到夜鶯的叫聲,咕咕咕咕的,聽起來確實有點瘆人。
叫的都是什么鳥?聽聲可以識出來
廈門觀鳥協(xié)會會長彭志偉說,現(xiàn)在城區(qū)里叫得最歡的,就是杜鵑、白頭鵯、烏鶇、暗綠繡眼等。這當中叫得最響的,應該是杜鵑、噪鵑等鳥類。尤其是八聲杜鵑,連續(xù)發(fā)八聲,聲音呱呱呱,而且又洪亮,有時候整夜整夜地叫,白天也不停地叫,這是雄鳥在吸引雌鳥呢,不過,雖然叫聲環(huán)繞在你耳邊,但很難見到它的身影。
另一種常能聽見叫聲的是白頭鵯,比麻雀稍大一點,有一頭白色的毛發(fā)。白頭鵯白天叫得歡,常棲息于矮樹籬或灌叢的最高處,見有昆蟲飛過時就飛捕于空中。其叫聲是典型的嘰嘰喳喳那種,簡單而無韻律。
常能聽到的還有烏鶇的叫聲。陳躍生說,烏鶇鳴叫時有板有調(diào),歌聲嘹亮而又緩慢,在長時間鳴叫中還能模仿31種鳥的叫聲,故有“百舌”之稱。在春天,單身雄鳥常以韻律多變的歌聲求偶。雄鳥多在清晨5點左右飛停在高樹或屋脊上鳴叫,如果不受干擾,它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現(xiàn),以鳴叫聲來招引異性。其鳴叫聲較少重復,可以連續(xù)鳴叫一個小時以上。
還有一種被收錄進成語“勞燕分飛”的鳥兒伯勞,它們喜歡站在樹頂上,不停地鳴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