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2
十個電飯煲
一人分一個
1月21日在廈門火車站,大箱小箱的電器堆成了小山,全都是朱女士帶給家人的禮物。“我十年只回兩次家,這次帶了十個電飯煲回家,一人一個。”朱女士說起自己準(zhǔn)備的禮物,臉上露出笑容。
家鄉(xiāng)在重慶的朱女士,如今在廈門定居,丈夫和父母也都在廈門。她此次回家是為看望姐妹和弟弟,“姐姐剛搬了新家,我想送電器給她”。
朱女士從事與電器有關(guān)的工作,這些電飯煲都是促銷所得。由于私家車無法裝下這么多禮物,她只能帶著大大小小的箱子乘火車回家。即使路途辛苦,但她仍然滿懷期待,“我是提前回去的,丈夫過兩天才會回來,等過完年,我們再回廈門”。
故事3
新榨花生油
給大家嘗鮮
大件小件的行李箱旁邊,擺著三桶花生油。1月23日,在廈門火車站,記者遇到了正準(zhǔn)備回老家武夷山的余女士。余女士表示,這些花生油都是她親手做的,準(zhǔn)備過年帶回老家。榨油是余女士老家的傳統(tǒng),外出打工后,她仍時常自己榨油吃。這次親戚送來了一些龍巖花生,余女士特地榨了花生油帶回老家,分給大家嘗嘗鮮。
“你看,我榨的油很干凈,聞起來非常香。”一掀開蓋子,醇香的花生味便溢了出來。實際上,想榨出一桶好油很費工夫。特別是余女士的眼睛不好,看不清東西,榨油的過程還得靠他人幫助,更是辛苦。
三桶花生油足有30斤重,拎著上下車很不容易。余女士一家在南安打工,近來南安前往武夷山的車票賣完了,他們只好買了從廈門前往武夷山的車票。“大家都在等我們回去,怎么能不帶點土特產(chǎn)呢。”余女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