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坡尾市集每周六準時登場,是廈門標志性的市集之一。
臺海網12月1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在鼓浪嶼的“成功市集”上,插畫師五十弦向兩個年輕女生介紹作品;海峽文創(chuàng)園內,花藝師李彬也正在以咖啡為主題的市集上推廣自己的花藝品牌;在沙坡尾市集,售賣古物雜貨的攤位“守望者”前聚集起一波又一波的人潮……
盡管臨近歲末,氣溫漸低,但各個市集內的溫度卻絲毫不減,人氣持續(xù)走高。經過三四年的發(fā)展,廈門市集如今已頗具規(guī)模,設計師、手藝人在這里打開知名度,主辦方則借助平臺集聚人流,集合資源。這些市集各有特色和定位,如深田國際大廈前舉行的“深田市集”就立足老市區(qū),恢復和豐富深田路一帶的文化氣息,攤位中不乏書畫類的商品。本報記者帶您探訪市集背后的秘密。
攤主說
微博漲粉快市集影響力初顯
“明信片的銷量最好,差不多賣出了十幾套,也有幾個人找我畫人像。”盤點3天的擺攤成果,插畫師五十弦挺滿意,她說,現場銷售只是參加市集的目的之一,推廣作品更重要。例如在鼓浪嶼開辦民宿的魏女士就留了聯系方式,希望五十弦能參與到民宿的設計布置中來。“之前在另一個市集上,一家零食公司看中了我的繪畫風格,就和我簽下訂單,進行長期合作。”五十弦說,對很多獨立設計師和手藝人來說,市集是個很好的廣告平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微博粉絲數的增加。
事實上,不少初創(chuàng)品牌正是在市集中成長起來。2017年,李彬開始作為花藝師參加市集。那時,她只有一個狹小局促的工作室。在一次元宵市集上,壹壹生活美學館的工作人員與她聯系,從此,她在美學館擁有了一個半開放式的工作坊。而隨著她與市集項目“萬事集”合作的深入,接下來她還將在五緣灣天虹商場的C街萬事集內落戶,開設第二個實體店。另一位售賣古裝風格服飾的攤主大象在沙坡尾市集打出名氣后,也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店鋪。
市集主辦方說
挖掘獨家攤主互惠共利同進退
沙坡尾市集已成為廈門標志性的常規(guī)市集之一。“除非是遇到臺風或下大雨,否則我們每周六都辦市集。”國源集團廈門沙坡漁港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企劃部總監(jiān)林耀宗說,市集的受眾七八成是本地人,以年輕人居多,所以盡管市集每周都辦,但攤位每周都在輪換,以此保持市集的新鮮度。
“平常市集的攤位費是一天100元,有大型活動的話,攤位費會高一些。我們也會免費讓不錯的攤主過來試試,甚至是付費邀請自帶粉絲的優(yōu)質商家。”林耀宗介紹,攤位費的等級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保證市集的質量。他和同事十分重視篩選攤主,尤其拒絕與資料不符、不遵守約定,以及像是從網上批發(fā)商品的攤主。
林耀宗提到,“守望者”的攤主盧先生經營民宿。今年4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邀請盧先生第一次來市集擺攤,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后來盧先生幾乎每周都來,也成為市集上的紅人。“這些只來沙坡尾市集的優(yōu)質攤主,是我們的王牌。”他說,市集與攤主是互惠互利,共同進退的關系。
【分析】
熱點
強調體驗感和互動性
市集上,食品當仁不讓地占據銷售業(yè)績的前列,“成功市集”銷售額第一的正是伴手禮的攤位,3天銷售額在4000元左右。另外,體驗感和互動性強的攤位也受到熱捧,譬如,五十弦現場繪制人像,尤其受到女生的喜愛。而在“守望者”攤位上,從標本到銅錢,攤主盧先生如數家珍,他講述的故事增加了攤位吸引力。萬事集項目主理人吳冰潔說,價位特別高的東西就不適合市集。
形式
就是要有趣又好玩
除了固定地點的常規(guī)市集,還有的市集在特定的節(jié)點,以主題方式呈現。萬事集2015年創(chuàng)辦,已在SM2期、聯發(fā)文創(chuàng)口岸等地舉辦多場市集,是頗具影響力的市集品牌。主理人吳冰潔介紹,他們的市集總會搭配音樂live、公益項目等活動,這也是他們的特色。“我們盡一切可能讓大家覺得市集有趣和好玩!”吳冰潔說。
此外,一些小型市集在不斷摸索自己的功能定位。“成功市集”是鼓浪嶼的首個市集品牌,負責人石碩說,舉辦市集的目的在于宣傳鄭成功文化,主打成功IP產品和鼓浪嶼的特色商品。
未來
看好廈門市集前景
廈門的市集還處在發(fā)展初期,各個市集對未來的規(guī)劃路線也不盡相同。沙坡尾市集的目標是打造一處城市地標。“就像國外的市集,大家去某個城市旅游,一定想去看看市集,相當于領略到城市的特色文化。”林耀宗說。吳冰潔則提到,萬事集將在五緣灣天虹商場落地一個實體項目,探索市集與傳統商場融合這一模式。
“我對廈門市集的前景挺有信心。”吳冰潔說,一方面廈門是旅游城市,許多游客來這里參加市集后,會把市集的口碑迅速傳播出去,把人流量帶進來的同時,也推動市集品牌走出去,另一方面,在外地考察市集時,她總會發(fā)現來自廈門的優(yōu)質攤主,這說明廈門市集有潛在的發(fā)展實力,市集主辦方還進一步拓寬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