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山尾村有座南山,近年來成了鷺鳥的家
●鳥兒飛進村莊和學校,與村民學生和諧共處

夜鷺(許先舉 攝)

小白鷺(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

牛背鷺(右)(彭志偉 攝)
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翔安校區(qū)常有鷺鳥兜轉停留。

華燈初上,鷺鳥在山尾村南山上集群棲息。(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
臺海網10月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不久前,六七百只鷺鳥在傍晚時分,聚集在翔安洪前社區(qū)山尾村一座名為“南山”的山頭上,鳥叫聲此起彼伏。這里是鷺鳥的夜晚棲息地,村民發(fā)現(xiàn),近兩年來,大量鷺鳥飛來此地夜棲,且今年的鷺鳥數量比去年多了不少。
南山地處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翔安校區(qū)與山尾村交界,一邊連接著山尾村的公路,一邊靠近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翔安校區(qū)的人工湖。南山植被茂密,灌木叢生,據觀鳥愛好者觀察,至少有6種鷺鳥夜宿在這樣一片小小的無人地帶。在覓食的白天,這些鷺鳥也會在南山外閑游,飛進村子、飛入校園,成為學生、村民共同的“鄰居”。在此地,人與鷺和諧共處。
作息與村民同步 村民把鳥鳴當鬧鐘
近兩年來,山尾村村民多了一大樂趣:觀鷺。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鷺鳥一如既往歸來。山尾村村干部康青陽介紹,一聲驚雷之下,他曾看見南山上一大群鷺鳥同時飛起,在閃電照亮夜空的剎那,“鷺鳥黑壓壓的,突然四散飛起,再回樹上,場面非常壯觀。”
村民康順賀的住處與南山隔著一條馬路,他喜歡在客廳泡茶觀鳥,一年四季看鷺鳥來來去去,“從3月開始就來了,一撥接一撥地飛來,到8月底9月初時數量最多,到10月時再一撥撥地飛走。”到5月、6月的育雛季節(jié),還會有剛剛學會飛行的幼鳥到他家附近的龍眼樹上嬉戲。村民吳針住在同一條路上,他的一大愛好便是拿著相機登上家中5樓樓頂,拍攝鷺鳥。
鷺鳥的作息時間與村民生活出乎意料地吻合。傍晚時分,一撥撥鷺鳥從各地歸巢,鷺鳥叫聲傳至山村,這也正是村民一天勞作歸來、與家人閑談的晚飯時間。晚飯后,鷺鳥跟著安靜下來。“晚上七八點后,就不叫了,整個山頭一片寂靜,”康順賀說。直到隔日清晨5點,鳥叫聲又起,鷺鳥的叫聲如鬧鐘般將村民喚醒——康青陽大多就在此時起床散步,沿路能遇到不少歇腳的鷺鳥。
鳥兒與學生作伴 相處默契互不打擾
在山的另一邊,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翔安校區(qū)的學生也已習慣了鷺鳥的存在——圖書館邊的人工湖附近總有鷺鳥兜轉停留。學生鄭涵涵到圖書館自習時,總能遇到鷺鳥;人工湖中有龍舟訓練時,即使擊鼓震天響,鷺鳥也停在附近枝頭,不怕驚擾。有時鷺鳥會突然從鄭涵涵眼前疾速低飛而過,這些鷺鳥的存在、追逐和嬉戲,常讓路過湖邊的她覺得心情很好。
學生和村民都注意到,自2016年開始,此地的鷺鳥數量越來越多——鷺鳥愿在此地活動,而人亦樂于見鷺鳥相伴,雙方相處默契,互不打擾。“我們現(xiàn)在見到鷺鳥,就像見到花草樹木一樣自然。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鄭涵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