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8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溫航 梁靜 陳巧思/文 葉允平/制圖)廈門市體育局昨日召開新聞通氣會正式對外發(fā)布:廈門14所學校從今日起向社會免費開放室外體育場地設施,這也意味著廈門市民健身活動場所今后又將多了一種新選擇。
據(jù)廈門市的統(tǒng)一部署,首批14所試點學校的室外體育場地設施將于今晚開始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持廈門有效戶籍管理證件的市民(廈門市戶籍人口及持有廈門市居住證的常住人口)可先通過“i廈門”官網(wǎng)進行個人信息注冊認證后,再憑借“廈門i健身”中“我的二維碼”或刷身份證進入學校。
有哪些學校開放?
首批14所試點校 涵蓋六個區(qū)及市屬校
據(jù)導報記者了解,首批無償向社會開放室外體育場地設施的一共有14所試點學校,分別是雙十中學初中部、廈門五中、演武二小、云頂學校、東渡小學、金尚小學、集美小學、曾營小學、天心島小學、雙十中學海滄附校、同安第二實驗小學、育才中學、和風小學以及大嶝中學。
據(jù)透露,上述14所首批試點學校的分布是按照廈門市屬學校和每個區(qū)各2所學校的原則確定,確保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的成果能夠惠及各區(qū)居民。
在這些試點校開放的過程中,為最大限度兼顧學校的教學活動安排和居民健身需求,各所學校采取了靈活性和規(guī)范性相結(jié)合的做法。
比如,一些學校利用周末及節(jié)假日學生放假的時機,特意排出了半天或全天的開放時間,以滿足周邊群眾的健身需求。據(jù)介紹,原則上規(guī)定各學校工作日開放時間每天不少于2.5個小時,雙休日、節(jié)假日每天不少于6個小時(有特殊情況的學校除外),具體開放時間可由各試點學校靈活確定。
市民如何進校鍛煉?
三種方式可選擇
在上述首批試點校開放期間,持有廈門市有效戶籍管理證件,包括廈門市戶籍人口及持有廈門市居住證的常住人口都可以進入學校開放體育場地。
市民進出學校體育場地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刷身份證;
其次是在“廈門i健身”中“我的二維碼”掃碼認證進場;
持有廈門市民卡的市民可通過APP掃碼認證進場。需要注意的是,市民需確保賬號與使用人為同一人,不可轉(zhuǎn)借,否則將無法通過審核,無法進出場。
首次體驗需登記認證
首次體驗學校體育設施開放服務的廈門市民,需要完成以下事宜:
1、搜索并登錄“廈門體育”微信公眾號,在“廈門體育”微信公眾號中點擊“設施開放”-“學校開放”后,在“廈門i健身”的個人中心綁定個人的i廈門賬號(若沒有i廈門賬號,需到i廈門官網(wǎng)進行注冊,通過中級實名認證)。
2、綁定成功后,上傳個人正面近照,等待公安部門身份審核確認(約需10分鐘左右)。審核期間,市民可以瀏覽“廈門i健身”其他咨詢或使用方法等,等待審核通過。
3、審核通過后,市民購買保險,保險購買成功后,等待保險生效,生效時間為成功購買時間的下個整點(例如:9:05分或9:59分購買成功,都是在10點生效),保險生效后,會收到保險生效通知。
4、保險生效后市民可持“廈門i健身”中的“我的二維碼”或個人身份證到學校保安處核驗入場,出場也需出示“廈門i健身”中的“我的二維碼”或刷個人身份證出場。此外,綁定賬號、上傳頭像、購買保險只用于首次體驗該服務的市民。若保險到期,市民只需重新購買保險,待生效后即可繼續(xù)進入開放的學校體育場地。
健身安全如何保障?
市民進校需購強制險
為保障廈門市民進校的健身安全,官方要求12歲以下未成年人和需要監(jiān)護的對象應在監(jiān)護人照看下進場開展體育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廈門市民在辦理個人出入校園登記注冊時需自行購買個人健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險方案分為基礎型和升級型兩種,只可二者選一。其中,基礎型每份保障為死亡殘疾最高賠償限額11萬/人;醫(yī)療費用限額1萬元/人;保費10元/人/年,每人最多可購買5份。升級型每份保障為死亡殘疾最高賠償限額21萬/人;醫(yī)療費用限額2萬元/人;住院津貼50元/天,累計最高賠償9000元/人;保費20元/人/年,每人最多可購買3份,投保年齡為6個月-80周歲。
此外,為保障校園開放工作的安全有序,校園內(nèi)明確不允許開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動以及噪音較大活動和危險運動等,同時不允許攜帶寵物、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安全和校園形象等物品進入校園,不允許機動、電動或非機動車輛進入學校。對違反管理規(guī)定且情節(jié)嚴重的人員,將列入黑名單,取消其進入廈門市相關(guān)開放學校的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