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1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市民注意了,你的文明行為或不文明行為將被記錄,并與信用“白鷺分”掛鉤,影響你的生活。近日,廈門市委文明辦制定了《關于文明行為記錄制度的實施意見》并開始實施。
文明行為記錄,包括對單位和個人參與慈善公益、志愿服務等文明行為或者受到行政處罰的不文明行為的記錄。其中,文明行為具體是指單位和個人受區(qū)級以上黨委、政府部門表彰或認定的文明行為;不文明行為具體是指,單位和個人因違反《廈門經(jīng)濟特區(qū)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guī)定》(第四章相關條款的規(guī)定)被處罰的不文明行為。
廈門將開發(fā)建設“廈門市社會文明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實現(xiàn)與市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對接。單位和個人的文明行為和不文明行為信息,由記錄責任部門錄入廈門市社會文明信息管理系統(tǒng),同時納入市信用辦“白鷺分”評價模型。信息包括:文明行為當事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單位或所在社區(qū)居委會、文明行為的具體內容或不文明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所造成的后果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文明行為記錄”的信息將保存一年至兩年,實行動態(tài)管理。被處罰款300元(含)以上的不文明行為信息,將保存兩年。
根據(jù)實施意見,記錄責任部門每半年錄入一次記錄信息,信息錄入情況納入文明單位和年終績效考評內容。個人不文明行為信息納入所在單位的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考評負面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