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6月2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朱忠寶/文 陶小莫/漫畫)
輪船觸礁燃油泄漏,造成大面積水域污染,肇事船東下落不明,298名受害漁民的損失誰賠?兩艘巨輪碰撞,損失上千萬元,責任誰來承擔?
近日,廈門海事法院發(fā)布2017年海事審判白皮書,并公布一批年度典型案例。導報記者從發(fā)布會上獲悉,2017年廈門海事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3651件,其中新收3086件(同比增長36.5%),結案3141件(同比增長51%),結案數(shù)增幅大幅高于收案數(shù)增幅,結案數(shù)近年來首次超過收案數(shù)。從案由看,船員勞務合同糾紛案件、海上貨物運輸糾紛類案件都大幅下降,但是,債權登記、債權確權等類型案件迅猛增長。
典型案例1
燃油泄漏,美國財團賠近2000萬
輪船燃油泄漏,船東下落不明,損失誰來承擔?近日,廈門海事法院發(fā)布了這起典型案例,最終,經過法官的努力,糾紛得到圓滿解決,輪船的保險人、一美國保險財團主動從境外匯入近2000萬元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用以支付損害賠償。
2014年7月23日,圖瓦盧籍“安娜”(ANA)輪在福建省羅源灣水域觸礁擱淺,船上燃油大量泄漏,造成當?shù)厮蛭廴尽8V莅傺蠛阖S公司等清污單位受海事局指派出動船舶、物資、設備等開展清防污應急處置作業(yè)。
美國的水質保險財團為該輪的燃油污染損害民事責任保險人。因“安娜”輪船東下落不明、無從聯(lián)系,百洋恒豐公司等兩家清污企業(yè)、298名當?shù)厥芎O民先后對水質保險財團提起訴訟,提出6729萬元的清防污費用和近7000萬元的海產養(yǎng)殖污染損害索賠。
廈門海事法院受理案件后,水質保險財團在訴訟中申請設立了數(shù)額為1877萬多元的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兩家清污企業(yè)和當?shù)仞B(yǎng)殖場等298名油污事故受害養(yǎng)殖戶申請了債權登記。
經法院主持調解,各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和分配方案。法院對和解協(xié)議和分配方案予以確認,并據此執(zhí)行發(fā)放了款項。同時,法院案外進一步引導和幫助漁民申請國家油污基金補償。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法官說法
美國財團為何主動賠償?
法官說,本案的難點在于,被告水質保險財團是美國設立的非法人保險組織,在中國境內無人員、無機構、無業(yè)務、無財產。如何讓被告接受中國法院管轄并承擔責任,讓受害人的損失依法獲得救濟,對中國法官的智慧提出了考驗。
受理案件后,廈門海事法院法官主動與被告聯(lián)系,告知案件情況,敦促其作為國際海上保險人應當履行的各項義務。對被告保險財團有關燃油污染損害責任國際公約、中國海商法和中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規(guī)定以及若干技術規(guī)則的疑問都及時給予了明確的指引。由于被告是美國社團,在當?shù)貨]有社團登記的要求,如何辦理應訴身份確認和授權委托手續(xù)的問題,法院予以合理考慮,靈活安排,合理放寬了準備手續(xù)的時限。一系列做法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司法的公信力和親和力。最終,被告不僅接受中國法院管轄出庭應訴,而且主動從境外匯入近2000萬元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用以支付損害賠償,并在法院主持下,與眾多原告達成了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