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過了繁殖季
還會再換裝
什么是繁殖羽呢?凌飛鶴告訴記者,因為求偶的需要,鳥類在繁殖季節(jié)羽毛會比非繁殖期光鮮亮麗,因此被稱作繁殖羽。
鷺鳥在繁殖期,頭部后側還常常會有冠羽,有的鷺鳥還會長出特別漂亮的矛狀羽,看著像“婚紗”。“還有些鳥在繁殖期喙和腳也會變顏色。”凌飛鶴說。
據(jù)凌飛鶴介紹,一旦過了繁殖季節(jié),許多鳥類就會換上羽色暗淡的非繁殖羽。因為絕大多數(shù)鳥類在夏季繁殖,所以繁殖羽又被稱為夏羽,非繁殖羽又被稱作冬羽。
【延伸】
在廈觀賞鷺鳥
可到這些地方
據(jù)了解,全國擁有鷺科鳥類22種,而廈門就有17種鷺科鳥類。其中,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和雪鷺體羽皆是全白,通稱白鷺。而廈門市市鳥指的是小白鷺。
據(jù)凌飛鶴觀察,在鷺島,小白鷺和夜鷺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留鳥,因此數(shù)量也較多。事實上,如今在廈門,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大白鷺、池鷺、黃尾鳽、栗尾鳽、牛背鷺等鷺鳥。那么在哪里才能欣賞到這些“換裝”成功的鷺鳥呢?記者采訪專家,為您梳理廈門鷺鳥觀賞地圖。
島內:
●筼筜湖:大白鷺、小白鷺、夜鷺,偶爾也能看到牛背鷺
●五緣灣濕地公園:小白鷺、夜鷺、牛背鷺
●湖里公園:綠鷺
●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大白鷺、小白鷺、夜鷺、牛背鷺、黃尾鳽
島外:
●園博苑:大白鷺、小白鷺、夜鷺、牛背鷺、黃尾鳽、栗尾鳽
●馬鑾灣:大白鷺、小白鷺、中白鷺、夜鷺、池鷺、牛背鷺、黃尾鳽、栗尾鳽
●翔安大嶝島:小白鷺、大白鷺
【鏈接】
黑臉琵鷺
不是鷺鳥
在翔安,黑臉琵鷺如今也換上了繁殖羽。換上繁殖羽的黑臉琵鷺簡直是美呆了,金黃色的“紗巾”繞在脖頸處,頭上戴了夸張的撒金“頭巾”,行動時有幾分威儀,站立時委實端莊,張開嘴又多了幾分呆萌。
盡管名字中帶有“鷺”字,但是它卻不是鷺鳥。黑臉琵鷺,又名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臺灣賞鳥人士稱之為“黑琵”。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因其姿態(tài)優(yōu)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它是屬于鸛形目、鹮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的鳥類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shù)量最為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
原文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5/18/100364780.shtml
原文標題:鷺鳥進入戀愛季節(jié) 穿上“婚紗”涂上“口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