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葬禮策劃師小王、小張
這對夫妻設(shè)計人生謝幕式
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由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得知自己患上癌癥,在臨死之前,給自己辦了一場“人生告別會”,令很多人印象深刻。
在廈門,有一對年輕的“90后”小夫妻,就是專門給人設(shè)計葬禮的。女的叫小張,男的叫小王。在廈門市殯儀服務(wù)中心服務(wù)團隊“懷祥禮儀”,他們是知名的“殯葬夫妻”,很快還將迎來他們“愛情的結(jié)晶”。
晝夜修圖到拿不穩(wěn)筷子
小張是葬禮策劃師,小王則是負責多媒體以及照片后期處理。從業(yè)四五年來,經(jīng)小張之手策劃的葬禮,已有1500多場,平均一個月40場;經(jīng)小王之手做的遺像,也有五六千個,其他多媒體視頻1000多個。
2015年,臺灣復興航空發(fā)生空難。那時,已接近年關(guān)。小王已提前請好假、買好票,正準備上車。他突然接到通知,空難中有部分廈門的遇難同胞,要在福澤園舉行追思會。
小王二話不說,退了票回到公司。公司里上至領(lǐng)導,下至員工,全員待命,就算是外地員工,也沒有一句抱怨。“當時,許多親屬情緒失控,很多資料都沒辦法短時間內(nèi)收集齊全。但時間又刻不容緩,于是我們?nèi)珕T加班加點,通宵工作,安撫家屬,布置靈堂,總算完滿地送別了那些遇難的同胞。”
后來,很多親屬都送來錦旗,表達謝意。他們不知道的是,小王因為晝夜不停地修圖,右手持續(xù)顫抖了好幾天,連吃飯都拿不穩(wěn)筷子了。
葬禮感人 家屬路上偶遇致謝
一場葬禮,能留下什么?小張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有一次,她在公交車站等車,旁邊一位中年阿姨,一直盯著她看,當時,她的工牌還沒有摘。“沒想到,阿姨主動上來握著我的手說,‘小姑娘,上次就是你為我老母親辦理的告別儀式,家里人都說很感動,謝謝你。’”小張回憶說。
原來,她曾為那位80多歲的老人舉行了一場閩南式風格的傳統(tǒng)告別儀式,讓家屬一直銘記至今。頓時,她的職業(yè)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希望用悲傷與慟哭送親人最后一程,更不想使用簡單的念一遍悼詞、三鞠躬、再繞場一周這種‘老三樣’模式來走過場。而我的工作,就是通過追思會的設(shè)計策劃,為逝者導演一場最完美的謝幕式,讓親人不留遺憾。”小張說。
“90后”遺體火化師小呂
忍受高熱護送逝者上天堂
常年在30℃以上的高溫車間工作,忍受高熱、高亮、高塵、高噪,還要動手焚燒遺體,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恐怕很多人都不敢挑戰(zhàn)。“90后”小鮮肉小呂,卻已經(jīng)這樣工作了2年。他是廈門市殯儀服務(wù)中心的一名遺體火化師。
要多次打開操作門
很多人以為,火化遺體,只需把遺體推進火化爐,便可以了。其實并不是。
遺體送到火化間,小呂首先需要確認《火化證》,并取得家屬簽字,然后按順序送進火化爐。每具遺體,都有唯一的條形碼,火化、揀灰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小呂還需要多次掃描核對。
“每具遺體火化的時間不同,快的20多分鐘,慢的可能八九十分鐘。正常來講,以三四十分鐘居多。”小呂說。
按廈門的習俗,不少家屬會在棺木中陪葬紙錢或物品。遺體被推進火化爐后,過幾分鐘,小呂就要打開操作門,用工具將遺體和這些陪葬物分開。“這樣做,是為了保持骨灰的純凈度,不摻雜其它東西。”
陪葬品少的,小呂操作一次就夠了;陪葬品多的,他需要隔一會兒開一次操作門。盡管給他的工作帶來一些麻煩,但小呂卻很理解:“這是寄托了親人對逝者的哀思,我們做好本職工作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