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最文藝
玉石做成書桌掛鏡
玉石做的屏障、書桌、掛鏡。
在凌云玉石的展廳,猶如走進書香門第的廳堂。一塊屏障前,擺著一方書桌,墻上還掛著一塊圓形掛鏡,皆用玉石所制。特別是,這一方2米的書桌,以天然青玉作桌面,濃郁的玉石成色還原了蔥翠的遠山。而不規(guī)則的鍍銅底座做成山峰的樣子,就如透過桌面倒映的遠山影子。“以前,我們做得比較多的是玉石板材貿(mào)易。”產(chǎn)品經(jīng)理付先生說,但是,玉石是稀有的,且獨一無二的。這幾年,他們的產(chǎn)品皆將玉石當成藝術品來設計。
眼前的酒桌,叫“碟影”,由稀有的火山玉制成。以火山玉天然的肌理,呈現(xiàn)出蝴蝶斑斕的紋理。燈光投射,合金鍍銅的底座下,桌子的倒影,又如一只蝴蝶。“從設計到完成,花了三年時間。”付先生說,這些作品皆先有設計理念,再從千萬塊玉石中挑選出所需要的紋路。墻上的芭蕉掛鏡也是如此,先挑選出有大片黃色紋路的玉石,再經(jīng)過后期加工,給芭蕉加上莖脈。
不過,這些產(chǎn)品造價不菲,而且平時要注意保養(yǎng),保證干燥,避免酸堿腐蝕等。
最機靈
自動排版機吸力大
自動排版機。
昨日,在機械展廳,出現(xiàn)了一款叫“自動排版機”的機械。這臺機械,通過氣泵的巨大吸力,吸起重達數(shù)百斤的板材,再借助360°的機械臂排版和搬運。現(xiàn)場,一個操作員,僅需1分鐘,就可把長1.5米、寬1.2米的板材吸起,并搬運至5米外的拖車上。“最重的板材重達四五百斤。”操作員潘先生介紹,以前,這樣板材最起碼要兩三個工人搬運。
記者注意到,該機械臂上有9個吸盤,每個吸盤上有5個細孔。“如果吸盤增加,它的吸力也能增加,更大更重的板材也能吸起。”工作人員介紹,其實,這個機器最大特色還是排版。“就像文字排版一樣,可以將大小不一的板材,按照圖紙快速排版。”
這也是他們今年剛剛推出的新品,目前已申請專利,即將用于生產(chǎn)線。
【鏈接】
建筑像個舞臺離不開場景中人
第九屆全球建筑大師論壇昨日啟幕
第九屆全球建筑大師論壇。
昨日上午,第九屆全球建筑大師論壇在國際會議廳開幕。本次論壇由廈門市規(guī)劃委員會、廈門市建設局、廈門日報社、中國廈門國際石材展覽會組委會共同主辦,主題為《內(nèi)境·外象》,由臺灣著名建筑師、大元建筑工場創(chuàng)始人姚仁喜擔任主講嘉賓。
他是個用建筑講故事的人。現(xiàn)場,姚仁喜不僅從建筑的角度闡述了他眼中的“堂奧”哲學,還從“環(huán)境與自然”、“藝術與情境”、“歷史與文化”、“心靈與人性”四個角度,系統(tǒng)分享了蘭陽博物館、函谷山莊、臺灣高速鐵路彰化站、蘇州誠品、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烏鎮(zhèn)劇院、湖畔大學、臺大次震宇宙館、水月道場等案例。而這些案例在設計之初都源自場景,就如拍電影。
早期作品“蘭陽博物館的設計”,他覺得,就像拍一部史詩般的大片――放眼望去,從遠處的山,到平原,到濕地,再到龜山島,博物館立在水濱,猶如長出的一塊石頭。而蘇州誠品大樓梯成功原因,姚仁喜認為,因為它讓建筑變成了一個舞臺,每個走進的人,自己既是個演員,同時又是一個觀眾。再如臺灣高速鐵路彰化站的“暖房”設計――外圍種上一圈植物,內(nèi)部則由柱子像一支支花撐起,他認為“車站是個撫慰旅人和旅人孤寂的地方。”還比如“水中月空中花”,這個他從業(yè)40年接到的最短任務書――晨光透過水月道場幕墻上鏤刻的文字,僧人從誦讀投射在地面的《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中開始新的一天,窗外,大殿倒映在如鏡的湖面,平靜得令人沉淀。“水月道場打造成景觀道場,用空間改變?nèi)说男木场?rdquo;姚仁喜說。
此外,姚仁喜還分享了材料的故事,他最愛的是清水混凝土。蘭陽博物館就采用12種不同的花崗巖和鑄鋁板,“彈奏”起維瓦爾第《四季》協(xié)奏曲。其中,休止符用的就是從廈門購買的最貴的石頭。
原標題:美石云集展現(xiàn)“石代”魅力 全球行業(yè)巨頭匯聚廈門國際石材展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3/07/10033076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