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執(zhí)勤結束,黃珊娜為剛上一年級的二寶輔導假期作業(yè)。
臺海網(wǎng)2月27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春節(jié)期間,廈門邊防支隊沙坡尾邊防派出所的營區(qū)里,多了一位小“住客”———民警黃珊娜六歲的兒子二寶。這是他第一次在部隊過年,也是他第一次和媽媽相處這么長時間。
除夕這天,二寶格外興奮,說了很多話———有憧憬,也有吐槽。童言稚語里,折射出了千萬邊防軍人“一家不圓萬家圓”的奉獻。
早上執(zhí)勤結束,黃珊娜為剛上一年級的二寶輔導假期作業(yè)。
黃珊娜的愛人也是邊防軍人,平時幾乎不著家;而黃珊娜的二胎寶寶才滿周歲,一直在老家由長輩照顧。最近,二胎寶寶生病了,老人們都圍著她轉(zhuǎn),顧不上二寶———于是,黃珊娜決定把二寶接到身邊過年。一放假,二寶就住進了沙坡尾邊防派出所里。
在沙坡尾邊防派出所“留宿”的這陣子,二寶可快樂了———他盼著媽媽能多陪他玩玩。聽說要在營區(qū)過年,他更是憧憬。
但除夕那天,在所里寫了一早上作業(yè)的二寶,有些提不起勁:“爸爸媽媽,你們從來不陪我玩,都說沒空;平常在家里,你有回家就是監(jiān)督我寫作業(yè),我寫完了你又要照顧妹妹了。別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能到學校去開家長會,而我總是只能叫爺爺參加。別的小朋友都笑我,‘你爸爸怎么這么老’。”
自有記憶以來,二寶的春節(jié)都是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過的。除夕夜,爸爸媽媽更像是來串門的親戚,只是“偶爾出現(xiàn)”。從小,二寶就知道爸爸媽媽是軍人,但是,軍人們都怎么過年呢?這一天,謎底終于要揭開了。
午餐時間,二寶邊吃面,邊和所里的官兵聊天。
“晚上我們吃什么呀?是由誰來做飯呀?”“叔叔阿姨們平時也都不回家嗎?”“為什么媽媽和你們,都必須在這里過年呢?”……話匣子打開,二寶“剎不住車”了,把平日里對爸爸媽媽工作的疑問,一股腦兒說了出來。
除夕下午,拗不住兒子“糾纏”,黃珊娜決定帶二寶到第一碼頭,“圍觀”自己執(zhí)勤。
沙坡尾邊防派出所2011年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第一碼頭反偷渡身份系統(tǒng)查驗點前,黃珊娜戴上巾幗文明崗綬帶,用微笑服務查驗游客身份,并為他們做引導。二寶有些詫異:“媽媽在教我寫作業(yè)的時候很嚴肅,在碼頭卻為啥要對每一位陌生人微笑?查驗證件,感覺比上課還無聊,媽媽一坐就是大半天,都沒什么‘課間休息’的時間。”
“觀摩”了一下午,體會到媽媽工作的辛苦,二寶返回營區(qū)的路上表了態(tài):“長大以后,我也要當軍人。像爸爸媽媽這樣,保家衛(wèi)國!”
原標題:沙坡尾邊防女警多年春節(jié)沒回家 今年第一次陪兒子在營區(qū)過年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2/27/10032678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