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式各樣的行李箱包里裝著對親人的愛。劉東華攝

-一名女旅客拖著多件行李。 陳軍攝

-同行旅客將行李堆在一起。 劉東華 攝
臺海網2月1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春運路上,不少返鄉(xiāng)旅客都帶著鼓鼓囊囊、大包小包的行李,里面都帶了些什么呢?記者在火車站走訪了解到,許多人都選擇帶一些新衣服或是伴手禮,有包裝精美的禮盒,也有簡單打包的干貨,但都經過精挑細選,滿載著他們對親人的關愛和心意。
用涂料桶裝年貨,帶錢回家最實際
昨日上午10點半,在廈門火車站候車大廳內,大批旅客或站或坐,等待著列車檢票的廣播。在廳內一個角落里,丁先生靠墻打著瞌睡,身下坐著的“座椅”,是一個白色的涂料桶。
丁先生告訴記者,他上午9點多就到了車站,搭乘的火車要12點才發(fā)車。他在海滄做泥水工人,今年準備提前回家鄉(xiāng)重慶過年。這個涂料桶是工地上的,涂料用完洗干凈后,被他拿來打水用。受工友啟發(fā),這個桶又成了“行李箱”,路上還能當板凳坐。
打開桶蓋,桶內裝了幾大袋餅干、糖果和花生等。丁先生說:“坐車要兩天兩夜,準備了一些路上吃的,剩下的就帶回家。”除了這些年貨外,還帶了什么回家?丁先生笑著說:“還有就是錢咯!今年還不錯,攢了幾萬塊!”
提包里裝滿海產品,還給家人買新衣
昨日傍晚6點,來自湖北的李女士和老鄉(xiāng)在站前北廣場排隊進站,身旁緊挨著的是7件行李,還有幾個背包疊在拉桿箱上,足有半人高。李女士說,自己在集美一家服裝廠上班,一年只有過年時才有機會回鄉(xiāng)。昨天下午下班后,她和老鄉(xiāng)就直接往火車站趕,生怕誤了車,路上吃塊面包就當晚飯了。
記者問,有沒有給家人帶什么禮品?她說:“也不算什么禮品,就是一些吃的用的。”她說,父母親身體不好,姐姐留在老家照料,她特意給他們一人買了一件大衣,準備過年的時候穿。她的另一個提包里,幾乎塞滿了包裝好的魷魚干等海產品。她說,這些海產品在湖北老家不太容易買到,多帶一些不僅可以讓家人嘗嘗鮮,也可以作為禮品贈送給親朋好友。
給父母準備了驚喜,希望他們能喜歡
盡管要除夕前一天才能放假回鄉(xiāng),但“職場菜鳥”小吳早早地就打包了一個行李箱,里面除了自己的衣服,還有給家人準備的“驚喜”。小吳告訴記者,工作的第一年,攢下的錢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第一桶金”,很想要和家人一同分享,便給他們一人準備了一件禮物。
小吳給父親的禮物是一副墨鏡。小吳說,父親是一名長途車司機,每次跑完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閉目休息,也有眼睛易酸痛的老毛病。他覺得,在不影響行車視線的情況下,戴上墨鏡能避免陽光直射。母親既要上班,也要操持家務,一到陰雨天,頸椎、腰椎便會隱隱作痛。他網購了一個理療儀,希望能緩解母親的疲勞酸痛。他說:“我媽估計會說我還沒賺到錢就開始‘亂花’,但我真心希望他們能喜歡我買的禮物。”
兩“女漢子”提了5箱行李,裝的都是特產
“還有15分鐘,幸好趕到了。”前天中午12點,董慧娟和堂妹匆匆趕到火車站7號檢票口。看到要乘坐的列車剛剛開始檢票,她們倆才松了一口氣。
董慧娟和堂妹是重慶人,去年相繼來到廈門工作。這次回家,姐妹倆提前一個月就備好了年貨。廈門到重慶,坐動車要10個小時左右,坐飛機要3個多小時,但一時疏忽,董慧娟買了普速列車的票,全程要50小時18分,直到前天才發(fā)現買錯了。“動車票已經賣光了,飛機票又太貴,為了回家,只好克服一下。”董慧娟說,這是她和堂妹第一次體驗春運,出門時由于行李太多,兩人一路走走停停,險些遲到。
兩個重慶妹子看似柔弱,春運路上卻變成了“女漢子”,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提了5個。董慧娟說,里面除了兩人要穿的衣服外,幾乎全是各種廈門特產。“我都快一年沒見爸媽了,想多帶點給他們嘗嘗。”董慧娟說,一想到能與家人團聚,回家的路就沒那么遠了,箱子也沒那么重了。


 
          



